学术勇气与学术理性——本刊主编严冰在论坛上的发言小结
本文关键词:学术勇气与学术理性——本刊主编严冰在论坛上的发言小结
更多相关文章: 青年学者 远程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者 学术理性 中国远程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实践 教育变革 研究方法 信息技术发展
【摘要】:正我在前不久写的一篇短文中说,信息技术发展及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教育变革提供了似乎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和探索空间。人们往往还没有来得及真正了解已经发生的事,又不得不于匆促间面对新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诸般"纠结",时常难免有些头晕目眩的感觉。最新的例证,就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慕课在中国骤然升温,关于慕课的争论也正在不同层面展开,不少人认为,慕课热中特别需要的是冷思考。对于慕课所涉及的许多问题的研究,包括那些基本的和关键的问题,现在的确都还不能说已经"破题"。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我在前不久写的一篇短文中说,信息技术发展及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教育变革提供了似乎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和探索空间。人们往往还没有来得及真正了解已经发生的事,又不得不于匆促间面对新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诸般“纠结”,时常难免有些头晕目眩的感觉。最新的例证,就是近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冰;;人文情怀、学术勇气与学风养成[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2期
2 冯琳;郝丹;张爱文;;现状与展望:中国远程教育基本理论与学科体系建设——第九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1期
3 庄西真;;论教育研究者的立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总目录[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12期
5 方庄;;把握理论与实践互动的脉搏——第九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随记[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1期
6 苏辛;;方法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1期
7 邱百爽;于冬;;远程教育理论与模式的发展趋势探析[J];中小学电教;2008年Z1期
8 闫艳;;整体主义与田野调查的结合范例——吴德刚《西藏教育研究》述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李海莲;;质的研究与远程教育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7年01期
10 张秀梅;;远程教育名家思想的时代回响——远程教育名家系列研究侧记[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麦征;费玮;张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与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周伟业;;教师网络素养与教育改革调查报告——以艺术教师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3 周小李;;艾波茨霍姆学校与费尔霍普学校之比较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欧阳军;;网络文化与教育[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冬梅;郭荣华;陈海云;张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现状与思考[A];2007年河北省电子学会、河北省计算机学会、河北省自动化学会、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河北省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会、河北省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别必亮;;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历史窥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陈时见;;雷沛鸿教育改革论的宏观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荐;;国际化视野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与学习革命——践行友善用脑的思考[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9 ;几位专家对教育改革的看法[A];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06年
10 黄家驹;;教育改革若干问题思考[A];第四届“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暨老教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金涛;独特的立论 诗化的语言[N];中国艺术报;2008年
2 刘广宇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责任与行动:变革时代的教育改革与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赵勇;全球化对教育改革的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赵庆国;“技工荒”再敲教育改革警钟[N];中国改革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蒋建华;教育改革不是打倒一个另立一个[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记者 杜京;《为了人人都享有的权利》学术座谈会在京举行[N];云南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宋全政;没有回头路的教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陈天富;科学发展种好教育改革“试验田”[N];重庆日报;2009年
9 张晓晶;期待新一轮教改带来新希望[N];闽西日报;2009年
10 本报评论员;集思广益的成功实践[N];人民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雨亭;教师研究中的自传研究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程亮;教育学的“实践”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武云斐;合作 共生 共赢[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克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文霞;个性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1997年
7 杨勇;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姗姗;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向荣;科南特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成增;张之洞近代教育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2 多俊岗;袁世凯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D];河北大学;2006年
3 王亚波;论我国经济转型期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效应[D];吉林大学;2005年
4 秦臻;比较视阈中的我国教育公平制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5 贺娟;邓小平教育公平思想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戴林;新世纪日本的教育改革[D];湖南大学;2008年
7 李海燕;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与借鉴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8 王秀艳;论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9 高玉洁;俄罗斯《普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向岩兵;论经济改革对教育改革的若干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72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272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