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与身体的尊严
本文关键词:学校教育与身体的尊严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身体有尊严,但教育却忽视了人身体的尊严。教育通过使身体与尊严隔离、让身体疲惫常态化、把身体工具化等方式来侵犯身体的尊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价值观对身体的贬低、学生面临挥之不去的烦恼、学生无法自主决定其命运、教育中具有权力主义的色彩和教育再造了尊严的概念。身体尊严在教育中的实现需要教育满足学生身体的基本需要,倍加呵护学生的身体,加强对教师和学生尊严意识的教育。
[Abstract]:The body with dignity, but education ignores the human body dignity. Education through the body and the dignity of isolation, let the body tired normalization, physical tools and other ways to violate the dignity of the body. The reason mainly lies in the educational values of the body down, students face lingering worries, students unable to decide their own destiny, with authoritarian color in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reconstruction dignity concept. Body dignity in education to realize education meet the basic needs of the student body, take good care of the student body, strengthe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dignity of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国家创新体系下推进我国研究型大学基础科学研究的政策与制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0YJC8800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大学生政治心理研究》(项目编号:12YJA710099)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友爱教育与和谐社会》(项目编号:CXZZ11-0421)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011
【正文快照】: 人的身体有尊严,身体的尊严不同于整体人的尊严,身体尊严主要表现在需要的满足和价值的肯定。教育是对人的身心有目的地施加影响的活动,它要以人的身体和心灵为基础,因此,教育要给予和保护身体的尊严。但是在现实中,身体尊严正受到教育的威胁。一、教育对身体尊严的忽视身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董群;;佛性与人的尊严——兼与基督教伦理中的尊严观相比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张千帆;;做一个有尊严的中国人[J];民主与科学;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家喜;;我国虚拟财富市场泡沫化倾向的内在机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罗凌云;;想象的想象:绝壁图存的知识分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3 陈第华;;行政伦理妥协的合法性探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蒋湘陵;赵玲;;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述评[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延永刚;;论审美现代性的双重自反性[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徐家良;;新组织形态与关系模式的创建——体制吸纳问题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陈树林;交往行为理论: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转变[J];北方论丛;2002年01期
8 刘毅;;交往理性与演进理性:哈贝马斯与哈耶克法律思想对中国法治的启示[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9 唐杰;;论和谐社会动态稳定[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梁晓俭;实践理性:一种法学方法论意义上的探究[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洪佳;;合作型信任——构建网络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彭宗超;李m:;;预算参与:地方预算改革的合法性危机及转换[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璐;;简述哈贝马斯科技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南丽军;;从葛兰西到哈贝马斯——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国家理论的再思考[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何江江;;环境问题的制度意识成因解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董正爱;;生态秩序重塑的回应型法律范式解构——基于人类集体福祉超越市场逻辑的转型认识[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7 吴思红;;论村民自治制度下乡(镇)村关系与农村社会动员[A];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1年
8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 基本旨趣初揭[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的基本旨趣[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孟昊;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5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陆晶;我国非政府组织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9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明;中国海事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林鹤;戴维·佩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邢艳;网络公共领域建构:障碍与路径[D];湘潭大学;2010年
5 周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吸引力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6 窦丽萍;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何东明;文本视域之当代西方建筑差异性探讨[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王新红;当代中国基层政权合法性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于涵;“宪治”:基于政治哲学视角的解读[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李杨;“开国大典”的政治仪式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光沪;在理论与制度之间——基督宗教与儒教关于人性尊严问题的比较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淑萍;;论学校中的惩罚[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22期
2 朴桂荣;;对构建和谐学校问题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隋艳玲;;以平常心做非凡事——访寿光世纪学校校长张照松[J];山东教育;2009年Z5期
4 陈洁;;英国学习札记[J];上海教育;2006年22期
5 王庆欣;;教育絮语ABC[J];山西教育(管理);2010年02期
6 刘智宏;高德胜;;快慢分班的道德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22期
7 王淑云;;浅谈教师的言传身教[J];科技资讯;2006年34期
8 王淑云;;浅谈教师的言传身教[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02期
9 宋清华;;论教育幸福[J];职业时空;2007年18期
10 曹阳;;毕业照:折射学校办学理念[J];中小学管理;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晓东;黄连芳;;新时期农村学生家访的策略[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2 李刚;;小心,学生“自杀性”行为[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李春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学校心理卫生及健康教育浅析[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秦玉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衰减问题研究——以中南某县为例[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胡辛人;;关于写作《浅论华中敌后的干部学校教育》一文的几点体会[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5年
6 李光辉;;新时期学校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4年
7 史新琼;;浅谈教育科研档案管理[A];新时期档案工作论文集[C];2005年
8 刘传德;;外国学校管理史话(三)——古希腊罗马的学校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邢淑兰;;改变评价方法,消除学生自卑心理[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张捷夫;;清代山西的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占民;发挥学校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N];青岛日报;2006年
2 程方平;让孩子得到心悦诚服的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政府教育督导室 刘玉江;新课程改革与校长角色定位[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周静文;两条“吃苦”新闻的警示[N];新华日报;2006年
5 朱永新(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呼唤走进孩子心灵的德育[N];人民政协报;2001年
6 记者 王勇;“作文克星”学生越发不用脑[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7 本报记者 付志平;掌握信息技术 教师甘当学生[N];福建邮电报;2000年
8 记者 赵婷;小学初中每班不应超过40人[N];北京日报;2005年
9 城区五一路小学 陶河清;对“和谐校园”的思考[N];长治日报;2005年
10 夏莲花;家校沟通障碍在哪里?[N];文汇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姜月;遮蔽与解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田道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彩霞;二十世纪中国学校校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琴;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进;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醒东;事件·场景·交往[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建国;网络背景下的学生自主学习[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喜凤;论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智力活动[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3 滕玉英;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学习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岳丽娜;Web2.0代表性软件支持下的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付全新;论影响学生创造力的核心要素及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勇;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汉珍;丁丁为什么在家上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明朝;梁漱溟的教育思想(1915-1945)[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朝晖;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调查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冯绮云;我国目前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11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11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