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教育根源探析
本文关键词: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教育根源探析 出处:《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苏格兰启蒙运动的诞生有着深厚的教育根源。自12世纪到18世纪末,苏格兰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经三个阶段。宗教改革前,苏格兰已经初步形成了初、中、高级学校教育体系。宗教改革后至1707年英苏合并前,加尔文教大力推动教育改革,苏格兰的学校教育有了重大推进。合并后,随着苏格兰经济的飞速发展,苏格兰的学校教育有了质的飞跃:从教育机构的多元化到学校课程的拓展,从教学方法的改进到学术成就的辉煌。这种深厚的、先进的学校教育传统,不仅成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助推器,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苏格兰跃升为欧洲启蒙运动领跑者和工业革命领头羊的角色。
[Abstract]:From 12th century to the end of 18th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Scottish school education went through three stages. Before the religious reform, Scotland had initially formed the early, middle. Higher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After the religious reform until 1707 before the integration of Britain and the Soviet Union, Calvinism vigorously promoted the educational reform, Scotland's school education has a major advance. After the merg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ottish economy, Scottish school education has made a qualitative leap: from the diversity of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curriculum, from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ethods to the brilliance of academic achievements. The advanced school education tradition not only became the booster of the Scottish Enlightenment, but also helped Scotland to become the leader of the European Enlightenment and the leader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亚当·斯密‘商业社会’思想研究——以苏格兰启蒙运动为视角”(10YJC770108)
【分类号】:G556.1
【正文快照】: 苏格兰启蒙运动是一场约兴起于18世纪20年代、持续近百年的思想文化运动,亚瑟·赫曼曾高度评价该运动不仅“创造出了现代性的基本思想”,还“使世界变得更美好”。[1](P16)一些学者在追溯该运动的根源时,一般集中于探讨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给苏格兰发展带来的机遇以及1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对电力多经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张本英;评英国“1830年代理论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张本英;;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印度的“文明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4 黄泽海;;解析“理性经济人”假设的五个维度[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丁艳华;霍军亮;;如何应对中国农村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源的流失[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6 李武;胡振鹏;;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中间层组织与厂商理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7 米本家;;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8 温丽;薛继亮;;基于模块化分工的农业产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9 王玉玲;唐华陶;;城乡统筹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10 姚寿福;;中国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的历史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温俊彬;;略论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吴秋兰;;论对自利本能的道德关注——兼评近年道德评价热点事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尹德洪;;早期的法和经济学思想研究[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柯华庆;;法律效率论[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5 晏鹰;朱宪辰;;理解诺斯制度分析理论的变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王汉生;;效用度量的新方法及其度量结果[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丁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曙光;;资源要素租金与国有企业改革——兼论重建“全民所有制”[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二辑)[C];2008年
9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志强;;论拜占廷文化的独特性[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贵荣;新疆奶业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玉冬;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模式与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8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董晓佳;帝国秩序的重建[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茜;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与政府定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朋良;基于渔民视角的相互制渔业保险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游振华;种子产业链企业合作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肖彦梅;煤炭企业跨区域扩张能力评价与决策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晋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资本运营模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艳;政府在群众性体育赛事中的角色定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张磊;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成长性评价实证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在羹;;德国教育印象[J];中小学管理;2010年04期
2 王文轩;;提倡个性发展的加拿大学校教育[J];世界教育信息;2008年02期
3 于崇祥;开放教育试点实践浅谈[J];云南电大学报;2001年02期
4 刘贵富;;大学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5 冉北航;;高校教师常见亚健康状况及运动处方[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年01期
6 詹业宏;对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发展的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印亚军;当前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成因及其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8 阎光才;全球化:一种意识形态?——全球化语境下大学与民族国家间的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9 杨义;;浅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日本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问题[J];大众文艺;2010年08期
10 马志国;;“我想杀人”——大学男孩怎么啦?[J];医学心理指导(校园心理);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晓东;黄连芳;;新时期农村学生家访的策略[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2 李刚;;小心,学生“自杀性”行为[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李春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学校心理卫生及健康教育浅析[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秦玉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衰减问题研究——以中南某县为例[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胡辛人;;关于写作《浅论华中敌后的干部学校教育》一文的几点体会[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5年
6 李光辉;;新时期学校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4年
7 史新琼;;浅谈教育科研档案管理[A];新时期档案工作论文集[C];2005年
8 杨晓英;郑皓;;理工科大学贫困生心理特点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传德;;外国学校管理史话(三)——古希腊罗马的学校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张捷夫;;清代山西的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占民;发挥学校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N];青岛日报;2006年
2 程方平;让孩子得到心悦诚服的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政府教育督导室 刘玉江;新课程改革与校长角色定位[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周静文;两条“吃苦”新闻的警示[N];新华日报;2006年
5 记者 赵婷;小学初中每班不应超过40人[N];北京日报;2005年
6 城区五一路小学 陶河清;对“和谐校园”的思考[N];长治日报;2005年
7 夏莲花;家校沟通障碍在哪里?[N];文汇报;2006年
8 巴山;应将民俗文化纳入学校教育[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从“小古辍学”说起(下)[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本版撰稿 记者 吴俊斐;学生寄宿出现低龄化现象[N];金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姜月;遮蔽与解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田道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醒东;事件·场景·交往[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彩霞;二十世纪中国学校校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琴;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进;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汉珍;丁丁为什么在家上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明朝;梁漱溟的教育思想(1915-1945)[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朝晖;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调查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冯绮云;我国目前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马丽燕;宗教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芳;学校服务社区的功能缺失与对策[D];吉林大学;2009年
7 关玉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与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的关系[D];南昌大学;2008年
8 吴继军;明代学校教育及其功能的拓展[D];西南大学;2009年
9 林海玲;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刘玉侠;学校考试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14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14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