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个性化教学的教师之维与建构

发布时间:2018-01-16 15:39

  本文关键词:个性化教学的教师之维与建构 出处:《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个性化教学 教师 创造性


【摘要】:个性化教学回应了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时代诉求,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从教师的维度来看,个性化教学具有独特性、创造性与标识性。但是,在教育的现代化推进中,在教育规模与效率的崇拜中,个性化教学深陷于班级授课制、标准化考试与量化教师评价的樊篱中而难以实现。个性化教学教师之维的建构应关怀生命,在反观自身中凸显教学的独特性;超越考试,在知识重构中彰显教学的创造性;特色评价,在反思完善中强化教学的标识性。
[Abstract]:Individualized teaching responds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conforms to the demands of the times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and meets the needs of students' individualized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is unique.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and the worship of the scale and efficiency of education,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is trapped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system. It is difficult to realize in the barriers of standardized examination and quantitative teacher evalu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mension of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are for life and highlight the uniqueness of teaching in retrospect. Surmounting the examination and showing the creativity of teaching in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reconstruction; The characteristic evaluation strengthens the marking of teaching in reflection and perfection.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我国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新特征研究”(课题批准号:AHA10000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24
【正文快照】: 一、个性化教学教师之维的内涵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体,因此,个性化教学不仅包含学生学的个性化,而且涉及教师教的个性化。个性化教学的教师之维是指在教师视域里的个性化教学,是教师基于对自身、教材及学生特点的理解,将自己的教学思想、技巧融入教学过程,通过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邓晓芒;教育的艺术原理[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魏书生;;自强不息[J];人民教育;2006年01期

3 钱丽欣;施久铭;;每位教师都是一座高山——来自山东临朐的“特色教师”发展报告[J];人民教育;2011年23期

4 程汉杰;;困惑—学习—实验—收获——“高效阅读”创立与发展的轨迹[J];人民教育;2012年01期

5 顾明远;;在李吉林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可;;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管理效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范蓓蕾;;教学案例研讨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李丽;陈永杰;陈维;;实践性知识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刘中猛;叶泽滨;;城乡交流与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5 余妍霞,周兴国;《科学》课程挑战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李瑛;;我国教师发展阶段论及其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任双利;;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和对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8 王君芳;;中学英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概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9 葛娟;;让语文课融入情感的河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10 林凤;;浅谈高职酒店旅游类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磊;;独立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探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白冬;;初中历史学科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的探索[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3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4 郭芬;;浅析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伟民;吕国光;;《西部贫困山区中小学县级骨干教师学术能力的培养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左明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鲁曼俐;;高校外语教师的自我认同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8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许苏;;西方早期职业教师发展特征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陈高峰;;“三课”研究模式助推职校教师自主专业发展[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红梅;新课程标准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锦绒;辽宁省县级职教中心专任教师校本培训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杨慧丽;高校网络课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付向梅;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薪酬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马秀敏;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索妤;小学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管理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淑颖;李啸;;试论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2 徐祖胜;;论学科教学的个性化[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3 王江阳;;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4 张兆来;教师个性与个性化教学[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5 傅松涛;孙海丽;;教师个性化教学的缺失及其改进策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冯义发;;个性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02期

7 周曙;朱方长;;浅谈个性教育中教师的个性化教学[J];教书育人;2005年35期

8 武素云;冷泽兵;周小丁;;失落与弘扬——教师个性化探微[J];甘肃农业;2006年07期

9 陈细波;彭鹏;;新课改中亦呼吁尊重教师的个性[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罗祖兵;;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有的生存方式[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承敏;;浅谈民办学校创新型教师的特点[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朱秀锋;;善于创造学习心理安全感[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3 卢家楣;贺雯;刘伟;卢盛华;;焦虑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姚平子;;4—6岁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创造性思惟的对比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5 郑国铎;;对马斯洛学生主体性思想及其活动论的评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王建和;;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提问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7 朱承敏;;民办学校管理艺术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8 戚彦君;;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心理素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9 李世明;;撬开学生智慧之门的“缺陷式”教学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10 肖川;;校长的职责与境界[A];第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靖江市季市中学 解娜;实施以生命发展为基础的个性化教学[N];江苏教育报;2011年

2 胡明珍;用“杂书”换换脑子[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李冬梅;创造性地使用青岛版教材[N];济宁日报;2007年

4 黄军山;为什么而教[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马丽娜;个性是教育的灵魂[N];长治日报;2005年

6 宋华茹;积极自觉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内增凝聚力 外树好形象[N];河南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郝永文;创造性地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N];巴音郭楞日报;2007年

8 尹晓华;让更多家庭圆更好的梦[N];四川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陈健健;学大的资本之梦[N];中国证券报;2007年

10 陕西省眉县金渠中学 雒宏军;为什么反对过度管理?[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柏宏权;适应性教学系统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香兰;从实体到过程:现代教育的思维转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文霞;个性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1997年

4 李怡明;基础教育均衡视域下异质化教学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芳芳;自由·参与·共识[D];西南大学;2012年

6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邱莉;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德林;教学个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淑颖;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魏胤;个性化教学的涵义及其实施策略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薇;小班额条件下的个性化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郭良璞;个性化教学理论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万欣;基于学习风格的个性化网络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杨鸿宾;数据挖掘在个性化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奇志;初中生创造性的负性人格量表初步编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青萍;基于回归分析的个性化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徐素霞;E-Learning中学习者建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沈霞娟;基于学习风格的个性化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33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33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a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