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生态学视角下的网络学习资源筛选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9 00:28

  本文关键词: 网络学习资源 生态学 心理学 网络学习资源筛选模式 出处:《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对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学习资源异构性,无序增长,资源关系孤立化等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大多只对学习资源的建设和共享进行研究,而很少去关注学习者选择学习资源的心智模型的现象,笔者借鉴心理学和生态学习观的基本思想,采用文献调查法确定限制学习者选择学习资源的重要因素,通过实证研究最终提出了有效性和适用性均具备的生态学视角下的网络学习资源筛选模式。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network learning resources has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but it also brings heterogeneity and disorder growth of learning resources.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isolation of resource relationship, most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only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learning resources, while littl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mental model of learners' choice of learning resources. Based on the basic ideas of psychology and ecological learning, the author uses literature survey to determine the important factors restricting learners' choice of learning resources. Through the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ecological model of network learning resource selection with both validity and applicability.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高【2010】216号)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13162号)“移动技术支持的混合学习环境下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研究”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2010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网络学习资源无论是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还是在使中国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进程中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徐革;;电子资源评价之重要影响因子的调查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年03期

2 王广新;董飞;;学习者选择网络学习资源的影响因素[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徐革;;电子资源评价之重要影响因子的灰色统计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年11期

4 余胜泉;陈敏;;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的特征与趋势——以学习元资源模型为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5 陈敏;余胜泉;杨现民;黄昆;;泛在学习的内容个性化推荐模型设计——以“学习元”平台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6期

6 杨现民;余胜泉;;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进化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思想品德课“商榷式”教学的探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耿祝芳;;在农村中学德育教育中强化生态文明教育[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23期

3 陈晋;;我国电子资源的评估研究综述[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年02期

4 周君华,韩晓东,丁永玺;学校体育的生态环境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5 朱迎春;王大鹏;张海英;;基于生态平衡原理的高等教育和谐发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黄建年;图书馆生态学基本规律初探[J];图书与情报;2005年01期

7 李军;;我国教育观念中的教育生态研究综述[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张京涛;;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J];才智;2010年02期

9 年晓萍;;“陌生化”:构建生态课堂的潜动力[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宋薇;;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博客辅助大学英语写作之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玲;胡涌;粟俊红;张仕固;柳晓玲;;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进展概述[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胡涌;柳晓玲;张仕固;王玲;粟俊红;;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架[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刘叶云;张亚春;;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看我国的教育滞胀现象[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戴剑;;区域环境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5 李新凯;马克芬;刘洪春;景向永;;数据包络分析在数字资源绩效评价中的应用[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芳;自然体育分类体系构建及其生态化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卓卓;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曲新艺;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教育生态学诊断[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马千;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德育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6 赵进;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和媛媛;基于模糊集理论的不完全信息多属性决策方法与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8 郭兰英;“适者生存”:翻译的生态学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徐湘荷;生态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莹莹;小学新任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关键事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兰云贵;硕士研究生学术生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小龙;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态教学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冯世基;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学习社区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凤丽;教育生态学视野中的学校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洁;高职院校生态校园规划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7 吴伟娥;论中语文阅读课自主式学习模式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袁博;中美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效志刚;课堂效益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王向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困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立元;;基于资源的开放式网络课程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4期

2 李徐平;和金生;;新划分标准下的知识进化与知识传播模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杨丽娜;刘科成;颜志军;;面向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4 肖 珑,张宇红;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初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年03期

5 闫安;达庆利;;基于生态位构建的企业进化模型[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01期

6 余胜泉;杨现民;程罡;;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7 胡瑛;贾积有;;学习对象内容本体描述框架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8 王立敏;高学东;武森;;基于属性—链接的聚类算法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年06期

9 王松涛;论网络学习[J];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10 马艺方;;解决WIKI百科版权危机的动态版权平衡机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芳,郭本禹;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学取向[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1期

2 邹仁爱,陈俊鸿;城市胁迫发展理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视角[J];城市问题;2005年06期

3 杨晓萍;;生态学视阈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困境与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07期

4 李珊;郭光普;程舟;;在课程改革中提高生态学实验教学质量[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8期

5 黎中宝;;大学本科生态学双语教学的基本路径[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李海防;赖晓华;段文军;滕汉书;;强化《生态学》实践教学浅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程云;;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生态学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朱玲;;取精用宏,独辟蹊径——《翻译生态学》评介[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年03期

9 王国亮;;生态学视阈下西部高等教育的适应性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12期

10 薛雷;;“原生态民间音乐”的再认识[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崇真;;湿地生态系统管理法律问题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文华;;序言[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3 郑景明;刘晓东;郝建清;李泳池;;理科基地的生态学双语教学经验和设想[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祖望;;对我国生态学在本世纪初(2000-2010)发展的几点建议[A];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0年

5 高振寰;;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策略及可行性[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叶雨静;代力民;周莉;周旺明;;HXL采伐对森林碳储量影响的评价方法比较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7 况平;;走向建筑生态学——我的发展之路[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8 章杰;;纺织品后整理的生态要求[A];第三届全国染整行业技术改造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崔向慧;;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规律的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陆宏芳;蓝盛芳;彭少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能值评价指标的新拓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纪乐航 综合报道;沟通经济学和心理学[N];国际金融报;2002年

2 周颖;医学心理学相关名词与医学模式[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朱光泽;心理专家敷暖孩子“着凉”的心[N];成都日报;2007年

4 蒋双超;青春故事折射家庭问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记者 袁国女;中国宗教与社会高峰论坛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蔡晓玲;对人:当“垃圾桶” 对己:当“清洁工”[N];珠海特区报;2008年

7 黄蔚;林崇德:培养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王登峰 侯玉波;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N];光明日报;2004年

9 王小明;掌握员工心理,做好企业培训[N];民营经济报;2007年

10 耿力中;保持身体、心灵、精神三者平衡[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莉萍;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思想与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宁;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D];吉林大学;2004年

3 孔冬;管理生态学[D];苏州大学;2003年

4 辛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01年

5 黄丹麾;当代西方生态建筑的美学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6 韩鹏;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景观优化模式构建[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李生才;果园节肢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8 江佳富;北京地区汉坦病毒宿主动物生态学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9 黄勇;南黄海小型底栖生物生态学和海洋线虫分类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张培玉;渤海湾近岸海域底栖动物生态学与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荣幸;三角新小卷蛾生物学、生态学及防治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6年

2 张佳;生态学视角下的网络广告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刘延云;阿什比高等教育生态学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聂晨;乡村生态建筑的理论与实践[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张晶;基于生态学的山地旅游度假区生活服务基地规划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6 蒋文;生态危机中的文化反思[D];四川大学;2007年

7 徐玮蔚;基于生态学视角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刘晓君;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生态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9 时新;速生材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10 吕琳琳;柚实雷瘿蚊主要生态学及控制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71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71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7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