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5-02-12 17:40

摘 要:

摘 要: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直接贯彻者,掌握教育技术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深入分析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应用网络学习平台的进行培训教学的优势,基于此构建了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培训的设计过程。

 

关键词:

关键词:网络学习平台 高校教师 教育技术培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因此,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是实施推进素质教育重要措施。

  1 应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优势

  随着网络学习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课堂集中培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不要表现在培训标准不明确,培训目标定位不准确、培训形式相对单一,培训实效性不高、集中的短期培训的效益不高,不利于产生持续的作用、培训过于重视过程[1]等方面。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培训,与传统的课堂集中培训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1 更有利于建立培训教师学习共同体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培训可以较好的实现参加学员、学科和培训教师、评价专家等组成的培训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小组内成员彼此在“学习一教学实践一专家指导一再实践一发现新问题一学习”的循环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自智慧。

  1.2 有利于实现灵活的课程管理

  学员在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的管理功能实行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进程、环节等信息,学员按照培训标准和要求,结合自身的理论基础和技能水平,做出恰当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选择适合的方式,建构教学服务性信息交流辅助系统。

  1.3 有利于提供丰富的不同类别的培训资源

  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大不同,课程整合的深浅度与不同,导致培训内容与要求增多,这就会加大培训工作的难度。而网络学习平台存贮很多优秀教学案例、资源、成果等,可以大大提高优秀资源培训资源利用率。

  1.4 更有利于实现教师与学员的互动交流

  网络学习平台一般都提供强大的交流与协作的功能,可以较好的实教师与培训者、教师与教师间的交流可在最大限度内实现同步和异步交流。

  1.5 有利于实现紧密联系教学实践

  网络培训模式可以紧密围绕着以教育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让学员在课堂上就可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集中消化和掌握,将课后实践环节和理解和内化课堂的教学内容,都留到自己其他的课余时间

  2 网络学习平台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过程设计

  2.1 培训前端分析与引导

  在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教师培训之前,培训教师需要做很多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确定学习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选择与构建培训内容;为学员提供必要的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的前期培训,主要包括帐号注册、交流与互动、作业提交、心得报告饿书写、博客的使用等;根据学员年龄、职称、学科、水平等进行分组,人数不易过多,并推选出小组长,以便开展组内参与式活动。为了培训的可持续性,教师需要为学员提供了多种网络培训服务。

  2.2 培训内容分析

  从培训的需求与实际的应用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内容划分为三大模块。

  ①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体系。一方面包括其理论基础,如系统论、社会学以及艺术,哲学、学习、教学等理论;其二是其基本理论,如ISD理论、媒体开发与应用理论、技术的实践与应用的理论、教学资源管理与评价、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评价等理论。

  ②教育技术的技术体系。一方面指物化的技术,如媒体技术、电子技术、卫星通讯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等;另一方面是观念的技术,如ISD方法、媒体选择和编制方法、教学管理和评价方法、信息处理和使用方法、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等。

  ③教育技术的实践应用。一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应用,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新方式、新结构的探索与应用;二是远距离教学应用,主要包括网络课程、教育资源建设与开发,远程教学中环境创设、信息技术和媒体教学、支持系统的开发、管理体系开发、评价体系开发等应用;三是教育技术在培训评价效果中应用。

  其培训的重点在于将理论和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应用,需要在目标和内容的设定中实现层级推进,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以便学员能够自主有针对性的选择与学习。

  2.3 培训过程设计

  学员在进行注册登录后,选择培训课程,,并按模块开展学习,与培训教师进行互动与交流。首先,培训教师要在网络学习平台的‘资源”中利用文本、网页、链接等方式,介绍具体教学方法。其次,指明学员需要学习的视频、案例、课件、微课程等相关资源,以便学员在线学习;同时,通过开设聊大室、讨论区,安排学员讨论等,并通过协作与自主学习任务、设计作业等活动,并指明学习者完成任务的方法、参考资源、辅助资料等,并给予学习者学习、讨论与协商的时间,并要求学员提交完整的学习结果;最后,学员通过文献综述、完成作品、学习心得等记录其学习过程。

  2.4 培训方式选择与设计

  在整个培训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员可以采用参与式培训方式、基于问题导向的任务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无论采用哪种培训学习的方式,最好是以小组协作的形式组织培训,并且同一小组的所有成员最好选择同一的培训方式。

  2.5 培训效果的评价

  针对培训效果的评价主要需要针对培训学习过程(参与程度、交流程度、对小组的贡献大小等、学习态度等)与学习结果(如作业、课件、文献综述、交流中的部分观点等)进行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还可以根据学员登录平台的频率与时间、发贴与跟贴数量和质量、作业等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地辅助性评价。

  3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培训的应用案例

  本案例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与设计,为培训学习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根据需要,本案例只针对培训过程设计进行说明。

  3.1 前段准备设计与分析

  培训教师将学习内容,如有特点图片、音乐、视频、FLASH动画、课件等上传至网络课程平台,并要求学员从感性上认识视频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网络技术等多媒体同步与异步技术。学员要基于网络自主学习“媒体”、“多媒体”、“媒介”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内涵。

  3.2 学习资源与环境设计

  网络学习平台基本都有资源共享模块,教师要适时的、定量的提供给学员必要的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动态资源,以便实现学员间实现信息交流、共享资源,更有利于学员理解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含义与应用。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环境设计包括程序教学环境和讨论与协作学习的设计,教师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多媒体制作案例,学员可以通过Wiki等功能,实现多媒体作品进行实践操作,进行完善和修改,以便使学员清晰认识多媒体的应用特征。

  3.3 协作学习与讨论设计

  引导学员要利用网络环境和平台进行协作学习,了解多媒体及其技术的发展过程、目前应用的现状等,要求学员间基于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协作学习和讨论,完成“多媒体技术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形成文献综述,并将小组的成果共享到网络平台,便于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学员进行讨论和学习。

  3.4 任务设置与完成

  将学员按照“同质异组,异组同质”的原则,要求小组完成“多媒体、多媒体技术概念及特点”、“传统媒体与多媒体的比较分析”和“举例说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效果”的学习内容,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员需要形成自己的文献综述,并要求学员进行讨论,以组为单位,利用课件在学习平台上汇报学习结果,每个学员要根据具体汇报结果进行打分和评价。

  3.5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要以文本或者课件的形式提供学员学习活动的过程,学员要利用聊天室讨论说明多媒体发展及其工具应用的范畴。学员要根据网络资源和课程资源,分析多媒体的应用,学员完成文献综述和课件,并能利用网络实现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3.6 效果评价设计

  学员每完成一个“任务”,网络学习平台都有跟踪、记录和统计等,教师可以通过课、测验、作业、互动评价以及评价工具等,实现对学习过程及结果的展示、讨论、协商,以及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反馈与评价,实现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同伴交互评价等多种评价。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一个漫长的艰巨任务,需要多个部门、多学科教师协同工作,注重评价后的效果检验与强化,更要注重层级推进,实现培训的混合学习,是构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的最佳模式。

 

 

 



本文编号:14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f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