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有容乃大,于斯为重——有关民国“私立教育之盛世”的原因简析

发布时间:2018-03-20 05:24

  本文选题:民国私立教育 切入点:盛况 出处:《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民国教育界大家辈出,民国学子所具有的共和国国民健全之人格及学养素质,为当今世人所公认。纵观一部民国教育史,不难发现,全国上下达成"教育救国""教育立国""教育强国"共识的形势,大量不以赢利为首选目标的私立学校的兴起和多数学校使用以民间编选教材为主的格局形成,一批灿如群星的德才兼备的良师的涌现,均为民国"私立教育之盛世"形成的主要因素,但可以说,国民政府对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一视同仁,民国政治家的胸襟,以及当时的文化生态与教育体制,才是这民国"私立教育之盛世"成立的最重要的因素。
[Abstract]:People in the educational circle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have come forth in large numbers. The sound personality and educational qualit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students are recognized by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today.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out. The situation in which the nation reached a consensus on "saving the nation through education," "building a country in education," "a powerful nation in educa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private schools that do not have the goal of making profits as their first choice, and the pattern in which most schools mainly use textbooks compiled by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The emergence of a group of talented and virtuous teachers, all of whom are the main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prosperous times of private educ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can be said that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treats private schools equally with public schools, and the mind of the Republic's politicians is the same. The cultural ecology and educational system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sperous times of private educ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单位】: 江苏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系;
【分类号】:G52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熊明安;民国时期私立高等教育的简要评述[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2 张均兵;;民国时期中国私立大学的育人优势与特色[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3期

3 韩淑娟;李承先;;民国时期私立名校的办学特点[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年01期

4 施扣柱;;民国时期上海对私立学校的管理模式[J];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振宇;;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历史转型与现实选择[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4期

2 刘道玉;;从大学的起源看西方教育的精髓[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周婵;李桂源;;近代中国私立大学研究综述[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年03期

4 陈纳;闫温乐;卢丽琼;;上海私立高等教育传统初探[J];复旦教育论坛;2010年03期

5 彭文娟;杨棉华;;鸦片战争至民国时期我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年04期

6 李承先;韩淑娟;;近现代中国私立大学成功融资的社会背景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8年02期

7 施扣柱;;民国时期上海公立学校的管理研究——以市立学校为中心[J];史林;2011年05期

8 施扣柱;;近年中国大陆的近代私立学校研究述评[J];史林;2013年04期

9 刘道玉;;从大学的起源看西方教育的精髓[J];评价与管理;2009年01期

10 韩淑娟;李承先;;民国时期私立名校的办学特点[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刁含勇;新中国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949—1954)[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喻琴;国立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素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天化;民办义务教育的功能性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4 于珍;近代上海同乡组织与移民教育研究(1843-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红霞;民办中小学政府干预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崔恒秀;民国教育部与大学关系之研究(1912-1937)[D];苏州大学;2008年

7 赵婧;近代上海的分娩卫生研究(1927-1949)[D];复旦大学;2009年

8 王庆如;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媛媛;经亨颐和春晖中学:“纯正教育”思想关照下的办学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芸;民国时期的私立广州大学[D];广州大学;2006年

3 任艳红;民国高等教育立法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形成(1912-1949)[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晓燕;中国近代私立大学与当代民办高校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娟;民国政府私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付方方;国民政府时期私立武昌中华大学师资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韩淑娟;近代中国私立大学的融资模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8 倪昕;中国大学入口空间演化及其规律探析[D];同济大学;2008年

9 李青栖;民国时期辽宁地区高等教育述论-(1912.01.01-1931.09.18)[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鹏;从南高师到南师大:体育专业教育的历史演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熊明安;民国时期私立高等教育的简要评述[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2 莫志斌;民国时期湖南私立教育的特点与兴盛原因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3 施扣柱;民国初期教育收费研究——以上海为例[J];史林;2003年06期

4 秦玉清;民国时期的南通大学[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宋秋蓉;民国时期私立大学发展的政策环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竞成;树立自信心的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初一版);2004年Z1期

2 马金桥;领导者的修养[J];中小学管理;1988年01期

3 杨选;社会学家指出:教育滞后仍是阻碍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J];社科信息文荟;1995年02期

4 聂振伟;教师心理健康是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J];江苏教育;2005年21期

5 陆大铿;;你属于哪一种教师?[J];成才与就业;2001年07期

6 贺会玲;影响学生问题意识的成因透析[J];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4年08期

7 陈焕章;试谈教学关系中的情与知[J];上海教育科研;1989年05期

8 蒋志辉;李建生;杨琴;;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葛群芳;;情感——情境教学中的最重要因素[J];宁夏教育;2010年04期

10 詹姆斯·科默;殷欣;;学会与孩子的老师合作[J];父母必读;199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丰周;;“一颗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2 陈朝庆;刘礼年;成爱玲;;中学生人际关系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田静君;;关于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梅从斌;;排除心理障碍 促进后进生转化[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5 王桂清;王勇;蔡晓娟;;职校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马宁湘;;解决中学生情绪问题的方法[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7 张文新;;父母教育方式与青少年自尊关系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8 罗亮亮;;网络时代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凌;倪蓓佩;;内地求学藏族初中生依恋状况的调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张信勇;徐光兴;;高中生的家庭印象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理师范附小 熊志坚;优良的非智力因素是成才的重要因素[N];云南经济日报;2001年

2 周敏芝;课堂心理环境的构建[N];中国教师报;2005年

3 宜昌英杰学校 张绪平;民办学校教师要强化五种意识[N];宜昌日报;2005年

4 方圆邋冯子萱;我省招聘3500名特岗教师[N];云南政协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朱小红;“十一五”呼唤纺织教育全面提升[N];中国纺织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王瑶;谁为教师减压[N];大同日报;2005年

7 郭庆婧;教育信息化呼唤搞好应用[N];人民邮电;2005年

8 刘华杰 吕艳海;学生眼中的“三好老师”[N];保定日报;2007年

9 顾助东;教师别成为网络依恋者[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阿飚;教育成为吸引投资的重要因素[N];福建工商时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涛;大学生认知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孙俊才;知情交融及其德育理论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姚新华;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金霞;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取向的师生冲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姚琳;英国合格教师资格标准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范轶清;学校组织文化建设过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苏昊;中学生语数动机信念、目标定向、成败归因的特点及对成绩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5年

8 王立军;中国教育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10 王木水;新课程与学校师生关系的重新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37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637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9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