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网络课程学习平台的交互机制设计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18-05-28 19:29

  本文选题:网络课程 + 交互 ; 参考:《现代教育技术》2013年05期


【摘要】:影响网络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习过程中的各类交互,而学习平台的交互机制对提供交互手段和促进有效交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分析网络课程学习平台的交互现状和网络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网络课程学习平台的交互机制,主要包括学习交互机制(如任务引导式交互机制、"协作+自主"交互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如积分机制、学级修炼机制、"学习之星"考核机制和开设"学习商城")。同时,将这些机制具体应用到网络课程中,对平台的结构和交互机制进行了设计。实践应用证明,合理的交互机制设计,能够促进平台的健康运行和内部活力,提升交互效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竞争意识。
[Abstract]: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learning platfor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viding interactive means and promoting effective intera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b-based course learning platform,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 of the web-based course learning platform is proposed and designed. It mainly includes learning interaction mechanism (such as task-guided interaction mechanism, "cooperative autonomy" interaction mechanism) and incentive guarantee mechanism (such as integral mechanism, learning-level training mechanism, "learning star" examination mechanism and opening "learning mall". At the same time, these mechanisms are applied to network courses, and the platform structure and interaction mechanism are designe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shows that reasonable interaction mechanism design can promote the healthy operation and internal vitality of the platform, promote the interactive effect, stimulate th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and competitive consciousness.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汪志平;;网络环境下交互式学习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2期

2 高智;;网络学习中异步交互的分析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7期

3 武生荣;李艳春;;网络课程结构模式与交互方式研究综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03期

4 张联锋;王俭敏;;百度“知道”理念及其在图书馆参考咨询中的应用[J];图书馆建设;2007年04期

5 娜仁,杨成;基于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谈网络教学中的交互[J];现代教育技术;2005年01期

6 陶侃;;网络学习中的虚拟团队的形成与交互机制解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年04期

7 汪琼;陈高伟;;构建未来在线学习环境——一个在线交互虚拟学习环境构建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9期

8 舒存叶;张雷;赵蔚;;网络课程交互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怡娟;;远程开放教育中以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教师虚拟团队构建研究[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查春华;张宝华;;基于资源型学习的健美操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探析——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王佐;代洪波;;“百度知道”与“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的比较研究[J];重庆图情研究;2010年04期

4 刘珍芳;;从教学媒体的变化看课堂交互式教学的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5 崔坦;王斌;;新视野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听力模块使用效果评估[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9年01期

6 吴涛;金义富;张子石;;云计算时代虚拟学习社区的特征分析——以未来教育空间站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7 刘繁;;诗歌意象可预测性的社会认知新解读[J];长城;2013年06期

8 莫鹏燕;;论在搜索引擎普及时代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创新[J];华章;2010年01期

9 武法提;石妤;;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及其实现[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10 孙鸿飞;刘建设;;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于战科;陈姝;张文;;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要点分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琼;;普通高校网络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跃良;支持高级认知发展的VLEs设计理论与实践[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钟永江;中学物理资源开发与应用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曾t;基于虚拟仿真系统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丽芳;网络教学师生互动平台应用调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徐送林;知识时代大学生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跃玲;网络教学交互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包培丽;电子书包系统的交互模型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爱娟;网络课程的学习环境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何建;关于Web3D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7 姜强;基于XML+ASP智能交互式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关伟;基于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设计[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9 姚芳芳;现代远程教育中基于网络的社会性交互环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安福杰;整合心理学理论设计多媒体学习环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基一;论远程教育中的交互[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04期

2 陈丽;远程教学中交互规律的研究现状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1期

3 王陆,杨卉,刘维民;学习者特征与基于CMC交流的相关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4 钱万正,李艺;远程教育课程的交互性评价[J];开放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5 张庆秀,王跃生,韩清献;网络课程交互特性分析与利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6 杨志娟,吴少杰;浅谈网络课程及其交互方式[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周敬治;;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2006年01期

8 杨永生,初景利;Google Answers与图书馆网上参考咨询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05年02期

9 秦志希,葛丰,吴洪霞;网络传播的“后现代”特性[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许红梅;;基于网络课程结构的教学探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希英;网络远程教学交互条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红亮;PBL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3年05期

2 陈欣;;论网络教学中的网络课程[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朱玺;;网络课程学习支撑环境的设计[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0期

4 丁小琼;;高等教育中网络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软件导刊;2007年12期

5 王映;何显教;赵善民;黄丽娟;;浅谈如何构建网络课程[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徐超;;浅析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J];文学教育(中);2010年12期

7 张伟;沈瑞珠;;关于网络技术下教学过程及其评价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28期

8 黄荣怀,张进宝,董艳;关于网络教学过程认证标准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9 戴仁俊;;《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设计[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蒋志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模式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朴雪;刘家勋;吴昌明;;关于构建双发展教学评价理论体系的探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起丽;张建新;王丙丽;;新形势下网络课程在农科远程教育中的应用[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3 曾們;;《健康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4 薛惠珍;;军队院校网络教学系统应用现状分析[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5 吴若菁;;遗传学网络教学的建设[A];高等院校遗传学教学改革探索[C];2010年

6 马东元;;浅谈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制作[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李伟国;;成人网络教育中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及其对策探索[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张岩;;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网络课程质量的评价[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9 于战科;陈姝;张文;;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要点分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文佳;王雷;;运动生理学网络课程个性化学习系统设计的研究[A];2009全国运动生理学发展与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心小学 黄小妹;教学评价的几点探索[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2 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严育洪;莫让学生产生“超限”后的背道而驰[N];江苏教育报;2010年

3 陈红燕;让音乐教学评价焕发活力[N];音乐周报;2005年

4 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严育洪;教学评价应恰到“好”处[N];江苏教育报;2009年

5 张金怀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教研室;教学评价应真诚[N];中国教师报;2009年

6 泰州实验中学 殷丽萍;教学评价三部曲[N];学知报;2010年

7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李贺;网络课程设计初探[N];学知报;2011年

8 通讯员 周炜;国产网络公开课能否“一课风行”[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荀代玲;教学评价中怎样使用“对”与“不对”[N];黔西南日报;2011年

10 阳信县阳信镇中学 刘茜;眼中有“物”看评价[N];学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名卓;网络课程的可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朝军;网络课程效能自动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瑞;理解与超越:情境适应性教学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家华;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王淑慧;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君丽;发展性教学评价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佑林;外语教育网络化的理论思考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陈品德;基于Web的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周先进;“学会关心”取向的教学价值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丹;基于SCORM标准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瑞霞;基于课型的网络课程结构设计[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春蕾;《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中“内容组织方式”部分的设计与开发[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瑞娥;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杨慧丽;高校网络课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孙凯;《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中“内容呈现模式”部分的设计与开发[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7 梁燕飞;高中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设计与应用[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乐玉玲;基于网络课程评价规范(CELTS-22.1)的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钦;基于混合学习的研究型网络课程实施效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晓源;网络课程《摄影》的设计、开发和评价[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947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947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9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