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性化的实践哲学基
本文选题:教育 + 人性 ; 参考:《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年03期
【摘要】:由于实践创造和规定人性,使实践本身具有人性化的意义,所以教育人性化的理论基础是实践人性论,其哲学必然是实践哲学。教育人性化的实践哲学需要回归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传统,区分实践形式和非实践形式,发现从行动、理解到批判的实践逻辑,确立批判性反思和行动的主导性,综合实践的德性伦理和文化价值,理解教育人性化"德性之善"的价值合理性和"行动之善"的实践合理性,从而把握教育人性化的实践哲学意义。
[Abstract]:Since practice creates and prescribes human nature, the practice itself has humanized meaning, so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humanization in education is the theory of practical humanity, and its philosophy must be practical philosophy. The humanistic practical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needs to return to Aristotle's tradition of practical philosophy, distinguish between practical form and non-practical form, discover the practical logic from action to criticism, and establish the leading role of critical reflection and action. By synthesizing the moral ethics and cultural value of practice, we can understand the value rationality of humanization of education "good of virtue" and the rationality of practice of "good of action", so as to grasp the practical 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 of humanization of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
【基金】:广东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教育以人为本’的理论阐释与素质教育的深化”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教育人性化的形而上学新探”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0-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长伟;汪亚芳;;实践哲学:教育学迷惘中的选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杨日飞;;论教育哲学的实践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9期
3 胡萨;宁虹;;课程:作为一种实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舒丽芳;;亚里士多德所述的实践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李长伟;;从实践哲学的角度透析近代教育学的分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6 王碧红;胡海;;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性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7 章立早;;试论对教师实施“人性化”管理[J];青年教师;2006年10期
8 程德慧;实施德育工作人性化的主要途径[J];教书育人;2005年11期
9 王银莲;伍国良;张玉起;;浅谈师生如何交流[J];今日科苑;2007年22期
10 秦国智;;浅谈教育管理的人性化[J];甘肃科技;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克瑜;;教育的人性化与人性化的教育——对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关系的哲学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2 荣丽;;浅谈新课改下的个性教育与人性教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3 储朝晖;;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实践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王韬;;Web在线测试系统的难点技术和人性化改进[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喻斌;;民办学校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7 陈虹;;科学化与人性化的完美结合——陈鹤琴学校教育管理思想述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8 陈虹;;科学化与人性化的完美结合——陈鹤琴学校教育管理思想述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9 罗才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构建和谐的教师服务体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10 侯兆贤;寇祥明;;老师,何妨戴上“变色眼镜”[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封期任;教师管理中如何渗透人性化[N];黔西南日报;2008年
2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高级中学校长助理 张建坤;有多少教育行为经得起追问[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毕全忠;给学生充分提问的机会[N];人民日报;2009年
4 山东省安丘市职工子弟学校校长 赵玉升;疏堵结合才能标本兼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杜弋鹏邋肖一;北京落实困难学生补贴更加人性化[N];光明日报;2007年
6 章立早;“人性化”管理激发教师潜能[N];厦门日报;2006年
7 华跃;淮安:开展“三项活动”推进教育内涵发展[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8 邱广欣;教育无痕是一种智慧[N];中国教师报;2006年
9 游宇明;每天给学生一张笑脸[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李和明;思辨“教育”与“办学”[N];天津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郑素华;审美教育行为特征的人类学探析[D];复旦大学;2008年
2 刘冬岩;实践智慧:一种可能的教学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谭辉旭;实践课程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张香兰;从实体到过程:现代教育的思维转向[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徐红;新政策背景下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席佩亚;价值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琨;教育即解放[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萍儿;教师人性化媒体观的研究与实践[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2 肖炬元;人性:校本课程开发的原点与终点[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黄素娥;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问题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唐云水;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李长伟;实践哲学:教育迷惘中的选择[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6 郭建清;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解释学理解[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林琼轶;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育信念、教育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玉衡;解释学视域中的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坚;高校公共教学建筑教学空间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张新;教师教育信念特点与完善[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04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10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