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寒之家大学之路的变迁
[Abstract]:After World War II,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and importance of the concept of human rights and equality in the world, almost all governments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tried to build a suitable system of education for all and the selection mechanism of social elite.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realize the reasonable flow of the social stratum, make education become the "ascendant ladder"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class groups, and achieve the fairness, justice and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the society. According to some early classical studies, the Chines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which continues for a thousand years, seems to be fruitful in breaking down the restrictions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helping the "cold door out of the talent" and realizing the "talent according to ability", which is related to it.
【分类号】:G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恩民;彭泽平;;教育、阶层背景与社会流动[J];沈阳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孙艳霞;袁桂林;;农村教育促进学生社会流动限度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03期
3 申薇;;浅论教育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J];职业时空;2011年06期
4 李莉;;教育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3期
5 王利娟;;教育有助于谁向上流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黄海荣;;教育在社会流动再生产机制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08年14期
7 陈方红;;教育过度:谁得益,谁受损?[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杨效筠;;浅析公共教育与社会分层[J];甘肃农业;2005年12期
9 赵建华;;教育与村落的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的关系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陈良;;社会流动的教育因素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宏杰;;实施素质教育 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协调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2 蔡其勇;;中英国家课程标准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周帅;杨宜勇;;中国教育改革三十年[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靳万勋;;积极探索基础教育协调发展之路[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5 徐晖;;扩充优化教育资源 壮大中心城区基础教育[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孟旭;马有义;;新中国民办教师的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7 张素蓉;;地震灾区基础教育个人直接成本的实证研究——以北川县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熊若蔚;;对民办学校关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9 何振海;;老学科 新气象——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金忠明;;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问题论纲[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 钩(广东);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成功的吗?[N];中国商报;2006年
2 青连斌;教育公平是合理社会流动的保证[N];贵阳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罗霞;今年基础教育要办好5件大事[N];云南日报;2003年
4 曾志明 陈举红 本报记者 唐维杨;江阳区 让基础教育与城市一起发展[N];泸州日报;2010年
5 记者徐德明 通讯员侯静;争做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排头兵”[N];天津教育报;2010年
6 姚鹏;基础教育何时“有教无类”[N];中国妇女报;2003年
7 李超时;打掉基础教育的拦路虎[N];中国改革报;2004年
8 记者 陈晓东;基础教育开始“起跑”[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记者 周迅、刘茜;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势在必行[N];光明日报;2001年
10 徐润生;办好基础教育之思考[N];江西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登亮;基础教育学校变革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桂绍贞;台湾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管理策略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娜仁高娃;向“场”而生[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彩霞;二十世纪中国学校校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包平;二十世纪中国农业教育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7 郑若玲;考试与社会之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8 马达;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曹晶;教育社会分层功能的弱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欣双;中国教育供给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忠檀;中西结合教育模式研究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山玲;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与法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殿青;中国民办教师转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罗豫元;当代美国双语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黄国宝;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危义斌;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整体推进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e,
本文编号:2127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127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