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教师专业发展的素质文化方略

发布时间:2018-08-26 16:22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的素质文化方略是一种以人的素质发展为主导文化价值导向的全局性的方法策略。其基础有: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现实基础。其意义有: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持久的内在动力;增进教师的幸福;促进整个人类文化的提升;促进世界美好化的进程。其构成有:素质文化精神建设方略;素质发展行为引导方略;素质发展制度建设方略;素质发展思想建设方略;素质发展的社会心理气氛营造方略。其实施条件主要有:全社会对素质发展达到高度的文化自觉;明确和谐社会的素质文化基础;延续和更新中华文化中的最高价值;系统地研究素质文化。
[Abstract]:The quality culture strategy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a kind of overall method and strategy which is guided by human's quality development and guided by cultural value. Its foundation has: the Marxism thought foundatio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oundation; the reality foundation. Its significance is: to provide lasting internal power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eachers' happiness; to promote the promotion of the whole human culture; and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making the world better. Its composition includes: the general pla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culture spirit; the guiding strategy of the quality development behavior; the general plan of the quality develop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general plan of the quality development thought construction;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atmospher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the quality development. Its implementation conditions are as follows: the whole society has reached a high level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the foundation of quality culture in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clear; the highest value in Chinese culture is continued and renewed; and the quality culture i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5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余谋昌;;人类世时代的地学文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丁念金;;中国教育文化中的最高价值[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丁念金;;素质文化视野中的课堂评价理念[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芹艳;;西南地区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利用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钱广荣;;道德悖论研究的实践转向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李春雷;;梁启超中西合璧学术思想的形成历程——基于文化传播视野的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4 马戎;;“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洪修平;隋思喜;;从国学内涵的演变谈《儒藏》的编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陈联俊;李萍;;公民意识教育中文化传统的影响[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张胜利;;中国自由主义对民族主义的错误认知[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8 邢子宾;浅析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张峰;;武术本质的文化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10 王世荣;;“以德配天”与“以人为本”[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文钦;;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萧山区为例[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时平;;关于中国海洋军事文化基本内涵的探讨[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金涛;;瞿秋白:革命中的二元人物——读《多余的话》[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4 金涛;;瞿秋白:革命中的二元人物——读《多余的话》[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9年

5 刘永丽;;“民族国家”想象与上海——晚清政治小说中的上海书写[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孙红霞;;18-19世纪浪漫主义反科学思潮[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7 金涛;吴继平;;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究(1949—1952)——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个案[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8 单勇;吴飞飞;;中国犯罪治理模式的文化研究——运动式治罪的式微与日常性治理的兴起[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单勇;谢识;;犯罪的文化冲突论[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10 王文兵;;论毛泽东思想的现代化旨趣[A];毛泽东研究2010年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林国荣;马克思《历史学笔记》在19世纪中晚期欧洲史学传统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刘晖;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我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动因[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毅;谭嗣同报刊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东阳;广告与中国传统伦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园;80后群体职业化进程中自我认知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胡丽娟;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7 陈军;大学生篮球价值观与参与篮球运动行为的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于春丽;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思考[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9 孙海英;“蓝色文明”与“黄色文明”的比较与融合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代海燕;先秦儒学“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D];辽宁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余谋昌;实践性是地学认识论的精髓——以“地球化学循环”概念为例[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5年03期

2 崔宜明;;个人自由与国家富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丁念金;;校本课程决策的文化使命[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1期

4 于光远;自然[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1年10期

5 赫尔曼.F.格林;曹旭;;生态社会的召唤[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华;坚持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相结合的治教方略[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陈尚生;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改革方略[J];教育评论;2003年05期

3 何善亮,许雪梅;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特征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4 郭朝红,王彬;教师专业生活质量的国际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09期

5 段晓明;“自我指导式”教师专业发展设计的准则[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年03期

6 支玖红;案例教学模式与教师专业发展初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叶奕民;数字化教育环境与教师专业发展[J];班主任;2004年11期

8 杨沫辉,唐解珍;试论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王秀英;跨省区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在萌动[J];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05期

10 杨志成;;明确思路,讲究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天津教育;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昆峰;;关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对策[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2 ;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是新时期的立校之本[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3 ;明确思路 夯实基础 扎实推进教师专业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4 ;构建研训教一体化教师培训体系 促进县域教师专业发展[A];河北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0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0年

5 李娟;;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反思——以西北某县为例[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刘淑芬;;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重建[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7 于学书;符丽萍;;校本研修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8 许光勇;刘俊峰;郝景岐;;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9 张海燕;洪彦;张蕾;;学校研修策略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10 ;夯基础 激活力 提素质 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弓彩玲;复兴区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N];邯郸日报;2009年

2 王大根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由“积累”走向“转型”的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夏禾;十六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N];苏州日报;2010年

4 杨柳青一中 安玉静;让生命成长走进教师专业发展历程[N];天津教育报;2010年

5 武明恩 罗移山;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自觉[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记者 丁雷;为教师专业发展插上信息化“翅膀”[N];大连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万鸿涛 王斗天 通讯员 陈伟文 陈冬平 陈有新;罗湖强势推进教师专业发展[N];深圳商报;2009年

8 湘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特级教师 李重庚;构建教育生态环境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N];湘潭日报;2011年

9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吴颖惠 张干萍;阅读引领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见习记者 王亮;庆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推进教师专业发展[N];陇东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二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许楠;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维度[D];西南大学;2012年

3 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静静;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生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文昊;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学习支持框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秦立霞;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郑东辉;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田莉;校本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少平;实践生存论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西南大学;2010年

2 李艳;美国教师组织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廖青;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师徒结对”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卢菲;中小学网络教师培训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张进;教学模式与教师专业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静;运用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白永然;理论与经验之间[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杜华;教师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河南大学;2010年

9 蒋莹;以教师职务制度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贾晶晶;教师专业发展的校际研修模式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05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205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c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