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贵州省望谟县223名小学生留守儿童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8-08-31 17:02
【摘要】:目的了解望谟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性别,年龄因素的影响,同时为塑造留守儿童健全的人格,寻找教育的切入点。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自编),艾森克问卷(7~15岁)作为调查工具,将223名留守儿童作为研究组,87名非留守儿童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两组之间及两组各自进行各维度性别,年龄间的比较。结果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内外向,掩饰程度两个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中男女生在精神和掩饰程度两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两年龄段在神经质和内外向两维度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留守儿童中男生比女生心理状况差,表现为精神质倾向型和较高的掩饰程度;高年龄组心理状况相对较差,表现为典型内向。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Wangmo County,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gender and age factors, and find the starting point of education for shaping the healthy personality of left-behind children. Methods General situation questionnaire (self-designed) and Eysenck questionnaire (7- 15 years old) were used as the investigation tool. 223 children left behind were used as the study group and 87 non-left-behind children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gender of each dimension was carried ou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 comparison between ages. Results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non-left-behind children were on the inside and outside direc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ncealment degree between the two dimensions (P0.05);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in the spirit and concealment degree (P0.0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age groups in neuroticism and introversion (P0.01)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boys in left-behind children is worse than that of girls, showing a tendency of psychoticism and a high degree of concealment, while 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of the older group is relatively poor, showing typical introversion.
【作者单位】: 贵阳医学院;
【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厅社会发展公关项目(2012-3136)
【分类号】:B8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文博;;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3年20期

2 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2005年04期

3 范杰慧;江鹏程;杨晓;;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4期

4 贾晓波;;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20期

5 杨晓燕;吴晓川;;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研报告[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24期

6 李晓芸;殷振华;;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学校对策[J];学术探索;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洁;曹光海;;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2 于鸿雁;;留守儿童人格类型与心理健康水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李培;何朝峰;覃奠仁;;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与社会适应[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陈荣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才智;2010年03期

5 宋文红;;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J];才智;2011年03期

6 王淑芳;;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J];才智;2012年03期

7 张杰;谈志军;;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对策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李万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对策——以乐山市五通桥区为例[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9 王永娟;沈汪兵;刘国雄;袁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苏小林;关群;;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现状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劲梅;张庆林;;大理喜洲白族家庭教养方式调查[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陈占虎;;平安县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调查结果及对策[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攀;汤永隆;王大治;;农村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健康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金荣;3-12岁儿童人格的结构评定及其发展特点的追踪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唐萍萍;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袁卫华;农民子女教育投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8 赵苗苗;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王克静;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王云;初中班级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管理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3 龚务;留守儿童看护人教养方式问卷编制及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梁慧;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凯;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磊;现代通讯技术环境下改善农村留守学生亲子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梁维;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达孝;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青;提高农村中学德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焦洁;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问题行为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玉娜;孙玉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2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申晓燕;陈世联;;留守儿童亲子关系残缺的情绪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肖云;;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李翠英;;农村外出务工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频率对子女行为的影响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王鑫;郭强;;贵州省某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水平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年04期

7 王东宇;小学“留守孩”个性特征及教育对策初探[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5期

8 刘霞;武岳;申继亮;邢淑芬;;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4期

9 雷芳;;不同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10 范方;欠发达地区的亲子教育缺失与问题行为[J];教育评论;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18期

2 仲玲;;江苏海安曲塘地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查[J];生活教育;2010年05期

3 尹成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J];新课程(教师);2010年04期

4 任彩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河南科技;2008年01期

5 汪丽;;由留守儿童引出的心理关照[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年07期

6 呼占平;;亲情的味道:祖辈监护下留守儿童的心理感受[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郭永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分析[J];河南农业;2010年18期

8 姚淼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0年11期

9 张皑频;杨德兰;舒能洪;彭永明;贺群英;彭永超;陈昌伦;;铜梁某小学留守与非留守儿童个性特征对比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10 熊润频;;一个12岁少年的“死亡剧本”[J];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峥嵘;蒋奖;;工作场所人际排斥与员工心理健康、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性别的调节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莉;徐少冈;白云阁;王耘;;教师教学行为对高中生课堂参与的影响以及学生性别的调节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雷晓梅;刘灵;杨玉凤;;西安地区部分中学生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郁;;一例关于留守儿童性格状况的实证调查[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恩国;;中学生认知策略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现状调查[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7 王薇;李晓苗;罗静;高文斌;;亲子分离与联系对农村留守中学生自尊的影响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刘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赵文德;范丽恒;;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的现状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赵志瑜;赵现中;;寄宿学校3-6年级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适应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明君;留守儿童心理拓展训练营在我市启动[N];佳木斯日报;2008年

2 记者 吴采平 通讯员 高翔;七成留守儿童有心理问题[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3 特约记者高翔;七成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N];健康报;2009年

4 衣晓峰 陈英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不容漠视[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5 甘州区三闸镇中心学校 陈玉霞;留守儿童心理分析及对策建议[N];张掖日报;2010年

6 实习记者 严玉琳;走进心灵 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N];雅安日报;2010年

7 尹香力;他们的童年如何安放?[N];贵阳日报;2010年

8 李金健 陈雯 莫延钦;精神留守儿童:家庭分工断裂的罪与罚[N];东莞日报;2010年

9 记者 王庆国;别像风筝一线牵[N];齐齐哈尔日报;2009年

10 西和县姜席镇王集小学教师 王增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N];陇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3 钱琴珍;儿童对汉语知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景晓路;航天模拟环境对小组心理的影响及干预[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5 郑丽军;同性恋的角色区分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沈悦;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影响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丁芳;幼儿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研究——抑制控制的角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袁加锦;情绪效价强度效应及神经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亮;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学业情绪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淑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依恋应对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3 刘欣;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社会性发展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龚务;留守儿童看护人教养方式问卷编制及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黄艳苹;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君玲;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7 唐明皓;农村留守儿童应对方式对安全感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蒋美华;农村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短程团体辅导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徐保锋;技校留守儿童人格特征与留守经历的关系[D];兰州大学;2009年

10 李盛林;初中留守儿童自我概念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15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215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8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