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计算机化考试与中国教育评估

发布时间:2019-08-06 21:22
【摘要】:本文由张华华教授讲座内容整理而成,主要是关于计算机化考试的理论、技术、方法,以及美国教育进展评估给中国教育评估带来的启示。本文对于较全面深入了解计算机考试相关内容的读者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图文】:

计算机化考试与中国教育评估,张华华;《心理学探新》;2013年05期


图1分组序列设计图示随机组卷模式如图2所示,任意的θ点上组卷。在阶段1,任意组卷,就会得到一个θ值,按照这个θ组第二张卷;在阶段2,根据第二张考卷又会得到一个θ值,,然后再根据这个θ组第三张卷。这个就是将CAT的算法结合分组序列设计巧妙结合起来进行组卷。这个程序,可以自行设定。可以第一步是CAT,第二步是卷组,也可以第一步是卷组,第二步是CAT。这样就可以解决很大的问题。图2随机组卷图示在组卷中可以发挥CAT算法的特长。如果需要卷组,就用卷组设计,如果需要CAT,就用CAT。最近,发现一种新方法: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希望把卷子发下去,也不能期望每个学生都用笔记本在那里做题,进机房什么的,很不方便。上课把θ找出来。根据这个θ组好卷后把卷子发下去,做完回收后,把答案输入电脑,计算机终端就能估计出θ。然后根据θ又可以组出下一份考卷。1.3CD-CAT选题法认知诊断一直处于理论探讨阶段。认知诊断到底是什么?某两个学生的总分一样,不代表他们的认知成分一样。考试前先要找出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属性(attribute),这些属性构成一个向量,用α表示。如果能够估计出学生的α就能写出诊断报告。利用某个模型,收集学生作答数据,然后把学生的能力θ和α估计出来。我们如何发现题目的属性呢?一种方法,老师在编题的时候就预先设定好了每道题考哪几种属性;还有一种方法是结合学生的作答数据对题目进行分析。把认知诊断和计算机自适应考试相结合,更利于在CAT下对学生进行诊断。在CD-CAT下的选题法有:K-L信息法、ShannonEntropy方法等。在认知诊断中,常常只是诊断出学生α。但是我们希望认知诊断,既能考出学生的选题θ又能得到学生的α。在选题法原则上,有三种方法:一种是只考虑学生的θ;一种是只考?

计算机化考试与中国教育评估,张华华;《心理学探新》;2013年05期


图1分组序列设计图示随机组卷模式如图2所示,任意的θ点上组卷。在阶段1,任意组卷,就会得到一个θ值,按照这个θ组第二张卷;在阶段2,根据第二张考卷又会得到一个θ值,然后再根据这个θ组第三张卷。这个就是将CAT的算法结合分组序列设计巧妙结合起来进行组卷。这个程序,可以自行设定。可以第一步是CAT,第二步是卷组,也可以第一步是卷组,第二步是CAT。这样就可以解决很大的问题。图2随机组卷图示在组卷中可以发挥CAT算法的特长。如果需要卷组,就用卷组设计,如果需要CAT,就用CAT。最近,发现一种新方法: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希望把卷子发下去,也不能期望每个学生都用笔记本在那里做题,进机房什么的,很不方便。上课把θ找出来。根据这个θ组好卷后把卷子发下去,做完回收后,把答案输入电脑,计算机终端就能估计出θ。然后根据θ又可以组出下一份考卷。1.3CD-CAT选题法认知诊断一直处于理论探讨阶段。认知诊断到底是什么?某两个学生的总分一样,不代表他们的认知成分一样。考试前先要找出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属性(attribute),这些属性构成一个向量,用α表示。如果能够估计出学生的α就能写出诊断报告。利用某个模型,收集学生作答数据,然后把学生的能力θ和α估计出来。我们如何发现题目的属性呢?一种方法,老师在编题的时候就预先设定好了每道题考哪几种属性;还有一种方法是结合学生的作答数据对题目进行分析。把认知诊断和计算机自适应考试相结合,更利于在CAT下对学生进行诊断。在CD-CAT下的选题法有:K-L信息法、ShannonEntropy方法等。在认知诊断中,常常只是诊断出学生α。但是我们希望认知诊断,既能考出学生的选题θ又能得到学生的α。在选题法原则上,有三种方法:一种是只考虑学生的θ;一种是只考?
【作者单位】: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分类号】:G424.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华华;王纯;;美国教育进展评估带给我们什么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辛涛;姜宇;;教育问责背景下学生学业评测的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孙智昌;;发展性学业成就调查何以可能[J];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3 徐岩;丁朝蓬;王利;;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评价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03期

4 苏红;;美国基础教育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机制与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2年05期

5 梅松竹;;美国NAEP与我国NAEQ之比较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3年01期

6 田兴姣;朱文芳;;NAEP数学评估报告制度及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4年02期

7 占盛丽;文剑冰;朱小虎;;全球化背景下PISA在美国基础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中的贡献——基于美国PISA与NEAP的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年05期

8 梅松竹;;美国 NAEP 对于我国 NAEQ 的启示及反思[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邝铮;支持向量机在认知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思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定位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黄非非;美国NAEP公民教育评估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纪宝成:大学评估太多太滥[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07期

2 徐吉志;;教育评估,想说爱你不容易[J];教书育人;2010年05期

3 涂园园,叶周樱;教育评估的新方法——信号检测(SDT)在教育评估中的应用[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顾成明;试论教育评估在中学图书馆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2年01期

5 魏中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评估事业科学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年17期

6 席学荣;;云南省教育评估院揭牌[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0年Z2期

7 罗福午,徐世朴;高等工程教育评估问题的浅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5年02期

8 ;煤炭高校开始教育评估试点工作[J];煤炭高等教育;1986年01期

9 马华威;论学校教育评估的理论问题[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1995年04期

10 王冀生;我国现代大学教育评估[J];高教探索;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利宁;彭文;;对博物馆教育评估的思考[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吴云;;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健康教育评估[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吴晓勤;陈永红;;134份护士健康教育评估表分析[A];中华护理学会2006年“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4 于义良;安建业;;X课教学质量评价系统[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马艳秀;;关于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刘建琴;李远辉;刘彦君;;对住院糖尿病患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教育管理[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王玲;孟丽;;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中的问题[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张静平;;国内外护理教育现状及展望[A];河南省护理教育新理论与技能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9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A];中国名村名镇保护与旅游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李慧聆;;参加“内地与香港弱智教育(主题:自闭症)培训交流会”总结[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虞洋 张洪;教育评估不再盯着本本[N];解放军报;2011年

2 沈萍;省教育评估院签署责任书确保廉洁规范评估[N];江苏教育报;2009年

3 记者 石影;全市结束素质教育评估检查[N];遵义日报;2009年

4 李志峰 李子风 王光雨;科学评估: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N];重庆日报;2009年

5 徐敏;大学,越大实力越强?[N];解放日报;2007年

6 张海飞;政府教育评估何以逼出学校“作假风”[N];联合日报;2008年

7 记者 宫玉忠;孙吴县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评估检查[N];黑河日报;2008年

8 李凝;教育评估能解决质量问题吗[N];科技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蒋廷玉 李月宁 本报实习生 王长伟 葛灵丹;它们,为何被“摘星”或“留星察看”[N];新华日报;2011年

10 赵晖;我市再添10所省优质幼儿园[N];无锡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芳;教育元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会杰;教育评估公信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丁澍;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王少非;校内考试监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亚东;我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组织体系顶层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秋菊;中国学校体育督导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7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侯建国;二战后加拿大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9 周志刚;高等学校办学效益综合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蓉蓉;我国教育评估立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余倩;国际大规模教育评估的政策影响力[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3 黄非非;美国NAEP公民教育评估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曹凯松;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5 王红艳;教育评估的重新认识:选择性评估手段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性[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岩;军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鲍艳利;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后评估内容与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朱明;市场经济中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适应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方芳;持续性评估理论及其在英语写作课堂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李兰香;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评估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23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23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9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