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民族地区特岗计划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基于2012年甘肃省新任特岗教师的调查

发布时间:2019-08-08 09:25
【摘要】:特岗计划的实施为改善中西部农村地区师资薄弱的局面、优化教师结构、促进农村教育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以甘肃省2012年新招录特岗教师为调查对象,对特岗计划在民族地区的实施情况进行的深入研究表明,特岗计划的实施为甘肃民族地区的农村学校补充了大批合格师资,推动了民族教育质量的提升,但在政策本体、教师待遇、师资结构以及职业认识等层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加强和改进特岗计划的实施,需要加强特岗计划的适应性研究,实现政策效果的最优化;提高特岗教师的待遇,增强特岗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优化特岗教师的结构,推动民族教育生态的发展;深化特岗教师的职业认识,加强和改进岗前培训。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ecial post plan provides a strong support for improving the weak situation of teachers in the rural areas of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teacher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quality.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method, taking the newly recruited special post teachers in Gansu Province in 2012 as the object of investigation, the in-depth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ecial post pla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shows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ecial post plan has supplemented a large number of qualified teachers for rural schools in Gansu ethnic minority areas and promote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ethnic education,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shortcomings in the aspects of policy ontology, teacher treatment, teacher structure and vocational understanding.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ecial post pla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adaptability research of the special post plan and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olicy effect; improve the treatment of the special post teachers and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attraction of the special post teachers;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the special post teacher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y of ethnic education; deepen the profess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special post teachers and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pre-service training.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甘肃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特岗教师政策调研》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济洲;;农村“特岗教师”政策实施: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7期

2 王纬虹;杨军;金星霖;;新任特岗教师的现状与培养建议——基于重庆市的调查研究[J];教育导刊;2012年11期

3 孙颖;陶玉婷;;特岗计划的现实困境与破解思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07期

4 孟宪乐;;特岗教师职业发展现状及长效机制研究——以对河南省五县116位特岗教师的调查为例[J];中小学管理;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敏霞;;美国薄弱校教师的职前培养策略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2 肖倩;郭军;;西部农村中学特岗教师幸福感特点分析——基于对贵州某农村中学特岗教师调查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3 尚倬森;赵小云;薛桂英;;我国农村特岗教师的发展困境及其应对[J];蚌埠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4 常攀攀;罗丹丹;;特岗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5 金东海;安亚萍;蔺海沣;;特岗计划政策满意度分析与改进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年01期

6 方卉;唐智松;;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边缘化现象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4年04期

7 方怡妮;牟映雪;;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2014年01期

8 李会明;邓维萍;吴岗;邓伟;;体育特岗教师职业满意感调查及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4年08期

9 金东海;蔺海沣;;新任特岗教师岗前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教育导刊;2013年11期

10 李强;;我国“特岗计划”政策执行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标;西南农村义务教育三级课程实施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浩;特岗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大学;2013年

2 刘红熠;政策辩论视角下“特岗计划”评估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曹家文;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政策实施效果评估与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4 姚江龙;80后小学男性特岗教师的角色冲突与角色调适策略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5 贺亮;支教生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戚德云;我国农村特岗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7 宋磊;特岗计划政策执行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8 陈囡茜;小学英语特岗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原因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9 陶长虹;农村特岗教师与普岗教师职业认同的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10 刘长艳;农村特岗教师职业认同的实证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郑子莹;;“特岗计划”政策的现实考察与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3期

2 王敏;;利益的博弈:理性视角下的“特岗计划”[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1期

3 宋扬;王锃;池溢;;河北省特岗计划教师调查报告[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刘铁芳;;乡村的终结与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J];书屋;2006年10期

5 袁海军;;特岗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新思路[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年03期

6 罗佳;成云;;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廖朝华;;西部农村地区特岗教师职业状况调查报告——以云南省鲁甸县为例[J];基础教育;2010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武;结构化面试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牟本理;努力维护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陈天会;入世了我们民族地区怎样做[J];中国民族;2002年01期

3 李云昌;增强民族地区的竞争力——访全国政协委员石昌禄[J];中国民族;2002年04期

4 高力青;云南民族地区扶贫怎么做[J];中国民族;2002年04期

5 马振林;民族地区“一把手”综合素质的再提高[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2年03期

6 徐永林;云南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赵仁秀;民族地区“普九”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民族论坛;2002年09期

8 温 军,胡鞍钢;民族地区干部如何看待民族地区加快发展问题——云南地方干部问卷调查分析报告[J];民族研究;2002年03期

9 孙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少数民族专业人才培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马守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民族地区的繁荣与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启新;;试论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变迁与现代化[A];民族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2 刘晓鹰;郑长德;陈光建;;长江上游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推进与旅游业发展和生态移民——以四川省民族地区为例[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彭谦;赵龙淑;陆路;;坚持“两个共同” 促进民族地区全面进步[A];“两个共同”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韦吉飞;;关于民族地区农民创业的思考[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2008)学术年会——青年博士论坛“陕西新起点:创新·发展·民生”专题获奖论文选编[C];2008年

5 ;回眸 经验 展望——改革开放30年齐齐哈尔市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思考[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黑龙江省民族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叶雨海;;正确处理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矛盾[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7 庞元第;;论入世对民族地区影响的特殊性和对策[A];第十一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盘小梅;;广东民族地区经济现状与发展[A];第十一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明俊;;福建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马继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青海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A];“两个共同”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郝勇;破解民族地区人才矛盾[N];四川日报;2005年

2 张广艳;新闻扶贫:民族地区扶贫的有效手段[N];中华新闻报;2005年

3 毛莎;推进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N];阿坝日报;2007年

4 记者 左玉丽;抓住机遇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N];甘肃日报;2006年

5 记者 尤婷婷;推进我省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N];甘肃日报;2006年

6 艾冰;推进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N];贵阳日报;2007年

7 王垂林邋岳宗;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N];广州日报;2007年

8 张素霞 记者 梁照华;我市制定下发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N];黑河日报;2007年

9 黄尚斌;和谐海南离不开民族地区的发展[N];海南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覃敏笑 沈洪竹 刘兴祥;推进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N];贵州民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汝永;民族地区公共治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商万里;中国民族地区妇女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3 李小平;国家政策在民族地区的波尾效应和红利现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李刚;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贫困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周永平;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补偿的转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王连喜;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温军;民族与发展:新的现代化追赶战略[D];清华大学;2001年

8 李宁;中国民族地区经济扶持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朱玉福;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法规体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韩彦东;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政策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伟;民族地区非政府组织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薇;需求导向型的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3 胡耀腾;民族特色仪式对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功能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2年

4 罗文宁;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5 陶田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张索非;政府主导视野下的民族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7 刘绪;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公平的公共政策路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黄新星;民族地区产业扶贫及其政策研究[D];吉首大学;2012年

9 王晨光;信息化与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10 刘丽娜;湖北民族地区贫困成因及扶贫政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24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24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c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