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宿舍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4 12:08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宿舍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谐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很重要,解决大学生宿舍人际困扰是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针对以往研究集中对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客观因素的探讨,本研究从大学生人格特征出发,采用文献法、问卷及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人格特征与宿舍人际关系相关性及不同人格类型匹配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对青海省三所高校学生发放问卷共420份,收回有效问卷382份。研究结果如下: (1)藏族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显著高于汉族学生。人格各维度上藏汉大学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外向性上汉族学生略高于藏族学生。 (2)男女在宿舍人际关系上差异不显著,在宿舍情感融洽因子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女生宜人性上显著高于男生,其它人格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3)各年级间在四个人际因子及总分上差异均显著,人格方面神经质、宜人性和责任意识三个维度年级间差异显著,神经质维度随年级上升得分上升,宜人性及责任意识维度随年级上升得分下降。 (4)文科生在人际情感融洽、人际扰他因子及人际总分上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人格方面文科生的宜人性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 (5)独生子女仅在行为沟通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其他因子及人际总分均低于非独生子女。人格方面,独生子女的经验开放性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其他维度差异不显著。 (6)城乡之间宿舍人际关系各因子及总分差异不显著。人格方面,城市学生的经验开放性显著高于小城镇和农村学生,宜人性上城市和小城镇学生显著低于农村学生。 (7)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间宿舍人际关系各因子及总分差异不显著。人格方面,学生干部在外向性、经验开放性和责任意识三维度上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 (8)神经质与情感融洽、区域差异、扰他行为因子及宿舍人际总分呈负相关;外向性与情感融洽、行为沟通、扰他行为及人际总分呈正相关;宜人性与四个因子及人际总分呈正相关;责任意识与四个因子及宿舍人际关系呈正相关。 (9)神经质、宜人性和责任意识进入宿舍情感融洽因子回归方程,解释率为20.9%;神经质、宜人性和责任意识进入宿舍人际总分回归方程,解释率为17.7%。宜人性、年级、神经质、性别和责任意识进入宿舍人际总分回归模型,解释率为24.6%。人格维度中,,宜人性对宿舍人际关系的预测性最强。 (10)不同人格类型的学生在情感融洽因子、区域差异因子及宿舍人际总分上差异显著;人格维度是综合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宿舍成员人格类型的搭配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 人格特征 宿舍人际关系 人格匹配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44;G645.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3
  • 1.1 问题的提起10-11
  • 1.2 研究目的11
  • 1.3 研究的意义11-13
  • 1.3.1 理论意义11
  • 1.3.2 实践意义11-13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3-22
  • 2.1 核心概念界定13-14
  • 2.1.1 人格13
  • 2.1.2 人格特征13-14
  • 2.1.3 人际关系14
  • 2.1.4 宿舍人际关系14
  • 2.2 国外研究现状14-17
  • 2.2.1 国外关于人格特征的研究14-15
  • 2.2.2 国外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15-16
  • 2.2.3 国外关于大学生人格与人际交往关系的研究16-17
  • 2.3 国内研究现状17-22
  • 2.3.1 国内关于人格特征的研究17-18
  • 2.3.2 国内关于宿舍人际关系研究18-20
  • 2.3.3 国内关于大学生人格与人际交往关系的研究20-22
  • 第三章 研究设计22-27
  • 3.1 研究的对象22-23
  • 3.2 研究方法23-24
  • 3.2.1 文献法23
  • 3.2.2 问卷法23
  • 3.2.3 访谈法23-24
  • 3.3 研究工具24-25
  • 3.3.1 大五人格简式量表24
  • 3.3.2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卷24-25
  • 3.3.3 数据处理25
  • 3.4 研究假设25-27
  • 第四章 研究结果27-44
  • 4.1 大学生人格特征及宿舍人际关系整体情况27-28
  • 4.1.1 大学生人格特征整体情况27
  • 4.1.2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27-28
  • 4.2 大学生人格特征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28-33
  • 4.2.1 民族28-29
  • 4.2.2 性别29
  • 4.2.3 年级29-31
  • 4.2.4 专业31
  • 4.2.5 是否独生子女31-32
  • 4.2.6 生源地32-33
  • 4.2.7 是否学生干部33
  • 4.3 宿舍人际关系在人口学因子上的差异分析33-38
  • 4.3.1 民族33-34
  • 4.3.2 性别34
  • 4.3.3 年级34-36
  • 4.3.4 专业36
  • 4.3.5 是否独生子女36-37
  • 4.3.6 生源地37
  • 4.3.7 是否学生干部37-38
  • 4.4 大学生人格与宿舍人际关系相关分析38-39
  • 4.5 人格高低分组下人际各因子及总分差异分析39-40
  • 4.6 宿舍人际关系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40-42
  • 4.6.1 大学生人格维度对情感融洽因子的回归分析40
  • 4.6.2 大学生人格维度对人际总分的回归分析40-41
  • 4.6.3 人口学因子和人格维度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41-42
  • 4.7 人格匹配研究42-44
  • 4.7.1 不同人格类型的宿舍人际关系分析42-43
  • 4.7.2 高低分宿舍成员人格匹配分析43-44
  •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44-52
  • 5.1 青海大学生人格特征在人口学因子上的讨论与分析44-46
  • 5.1.1 民族差异分析44
  • 5.1.2 性别差异分析44
  • 5.1.3 大学生人格在年级上的差异44-45
  • 5.1.4 大学生人格不同专业分析45
  • 5.1.5 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人格分析45-46
  • 5.2 青海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在人口学因子上的讨论与分析46-48
  • 5.2.1 民族差异分析46
  • 5.2.2 性别差异分析46
  • 5.2.3 年级差异分析46-48
  • 5.2.4 专业分析48
  • 5.2.5 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分析48
  • 5.3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宿舍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48-49
  • 5.4 回归分析49-50
  • 5.5 人格匹配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50-52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52-54
  • 6.1 研究结论52-53
  • 6.2 提升宿舍人际关系的建议53
  • 6.3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53-54
  • 6.3.1 研究不足53
  • 6.3.2 研究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56
  • 附录56-60
  • 个人简历60-61
  • 致谢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王登峰;《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2 况利,兰长安,李进,张琪,杨德兰,黎雪梅,汪仲春;大学生人格特征4年动态观察[J];重庆医学;2004年06期

3 梁杰芳;;大学生人格特征及其形成影响因素的实证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年09期

4 唐华丽;;大学宿舍人际关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定位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34期

5 李全彩;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2年01期

6 马燕,刘爱书,杨平,杨克勤;青年学生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07期

7 王涛;席波;王翠丽;徐立柱;;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年05期

8 刘欣;;不同宿舍人际关系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6期

9 郑雪,王玲,邱林,严标宾;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02期

10 毛小玲,李宏翰,张建梅;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7期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宿舍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5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65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f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