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8 05:44
【摘要】:本文探讨将基于问题解决教学方式(以下简称问题解决式教学)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问题。论文主要分三大部分展开: 1、理论解析部分(第二、三章)。总结心理学领域关于问题解决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梳理问题解决式教学的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式教学运用的条件及其局限性,讨论问题解决式教学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这部分是方法构建的依据和基础; 2、方法阐述部分(第四章)。探索问题解决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具体运用方法。主要围绕问题解决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适用范围和问题解决式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这两个问题展开论述,后者又包括问题解决模板、问题情境、教学过程等的设计; 3、分析评价部分(第五章)。经过教学方案的试用,分析从专家、教师和学生中间得到的各种反馈信息,进而对第二大部分所构建的方法作出评价与说明。 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所做的工作包括: 1、对问题解决式教学从概念、模式到特点进行梳理,并分析将问题解决式教学引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必须考虑的教学方式本身的局限性、我国的教学现实、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等因素; 2、提出教师可以根据知识描述方法,从学习内容类型和学习目标水平两个角度来选择适合问题解决式教学的课程内容,并结合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各个模块加以举例说明; 3、在收集和分析信息技术新课标教材、任务驱动教学和主题活动式教学中常用的练习、任务、主题等样本的基础上,从信息技术课程学科体系构成的角度,把问题解决式教学中常用的问题归纳为信息问题、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三大类,其中技术问题又包括规则运用问题、程序设计问题、故障诊断问题、作品设计问题、案例分析问题等;
【图文】:
具体包括问题识别、过程选择、信息表征、策略形成、资源分配、监控和评价七项思维技能;对于问题解决教学的方式,明智的做法应该是根据具体情况,在原有教育方式基础上做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具体地,教师可以采用如图2一4所示的四阶段教学法。可以看出,该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让学生在与教师、同学和自己的不断对话中提高其思维水平。图2一4四阶段问题解决教学法2、通过问题解决来教学3a将问题解决教学视为一种教学方式的理解之下,问题解决是一种学习知识的途径或手段,教学的目标是让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隐含在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同时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解决来教学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意味着教学从知识的直接呈现或告知走向知识的建构或生成。问题解决活动有可能使学习者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运用已有的经验,分析当前的问题情境,通过判断、推理生成一定的理解,而这种理解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又在问题解决活动中自然地得以检验。其次意味着知识教学从认知浅表层次深入到能力层次。对知识展开教学的结果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习得,还要培养时代和生活要求学生具备的多种品质
问题解决式教学与目前许多研究中频繁出现的任务驱动教学、研究性教学等概念有何异同呢?先看任务驱动教学。这里通过一个例子将两者进行简单的比较,图3一1、图3一2分别是M-SExecl中“数值计算”、“图表绘制”这两个知识点的问题解决式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实例。图3一1任务驱动教学实例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434
本文编号:2684804
【图文】:
具体包括问题识别、过程选择、信息表征、策略形成、资源分配、监控和评价七项思维技能;对于问题解决教学的方式,明智的做法应该是根据具体情况,在原有教育方式基础上做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具体地,教师可以采用如图2一4所示的四阶段教学法。可以看出,该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让学生在与教师、同学和自己的不断对话中提高其思维水平。图2一4四阶段问题解决教学法2、通过问题解决来教学3a将问题解决教学视为一种教学方式的理解之下,问题解决是一种学习知识的途径或手段,教学的目标是让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隐含在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同时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解决来教学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意味着教学从知识的直接呈现或告知走向知识的建构或生成。问题解决活动有可能使学习者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运用已有的经验,分析当前的问题情境,通过判断、推理生成一定的理解,而这种理解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又在问题解决活动中自然地得以检验。其次意味着知识教学从认知浅表层次深入到能力层次。对知识展开教学的结果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习得,还要培养时代和生活要求学生具备的多种品质
问题解决式教学与目前许多研究中频繁出现的任务驱动教学、研究性教学等概念有何异同呢?先看任务驱动教学。这里通过一个例子将两者进行简单的比较,图3一1、图3一2分别是M-SExecl中“数值计算”、“图表绘制”这两个知识点的问题解决式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实例。图3一1任务驱动教学实例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丰林,申继亮;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我国的教育现实[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2 胡定荣;对建构主义教学论的历史、文化与实践的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3 刘万伦;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及其在我国的本土化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4 马开剑;;国际中小学技术教育研究的若干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5 彭绍东;信息技术教育学论纲[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6 李文光,何克抗;以知识建构与能力生成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理论中认知目标分类框架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7 董玉琦;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省思[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8 刘儒德;基于问题的学习在中小的应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9 于泽元;略论探究教学设计的取向、途径、特点和原则[J];基础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10 陈勃,申继亮;指向问题解决的教育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05期
本文编号:2684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68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