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16:57
【摘要】:政府的教育投入是教育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尤其在“公共”属性比较强的基础教育阶段,政府投资教育是履行其公共职责的重要方面。本文首先分析了政府投资教育的行为,列举了国际上几种有代表性的政府教育投资体制,从理论和国际比较的角度阐释了政府投资教育的必要性。同时提出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概念及其一般性衡量指标,并依据国情选取了衡量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总量指标和结构指标,为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现状考察和目标预测打好理论基础。 其次依据衡量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总量指标和结构指标,通过实证分析说明当前我国政府在教育投入方面努力不足的现状。在研究过程中算清了教育投入总量上的缺口,并统计了当前经费投入在三级教育结构上的比例失调和义务教育阶段城乡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差距度逐步扩大的状况。反思说明我国现行的教育管理和教育财政分配体制不健全、政府间的财政博弈以及地方政府对教育中是程度的偏颇等是导致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不足的主要原因。在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各级各类教育的经费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国际比较、历史回归、比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在总量指标和结构指标两个维度上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依据预测结果,2020年我国政府教育投入总量占国内生产的比例应达到4.52%,在结构指标上,202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预算内生均经费应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高中阶段预算内生均经费差距逐步缩小。同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高等教育阶段逐步降低,2020年降至40%,而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比重则上升至90%和70%。同时缩小初、中、高三级教育预算内生均经费比例,调整政府教育投入结构失调的状况。 最后本文梳理了我国政府在教育投入方面的最新政策,对我国政府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作动态性的展望。同时为实现2020年我国政府教育投入目标,建议制定和完善教育财政法规,依法加强教育经费的投入和管理体制;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规范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建立适合国情的高等教育财政模式,合理调整政府教育投入结构。从法律和制度方面来保障政府教育投入渠道的顺畅。
【图文】:
(二)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现状反思由此可见,在我国财政供给能力较强的情况下,我国政府教育投入还不能够国民教育需求,尤其在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普及方面。出现学校公用经费短缺资很难及时足额发放,基建费不足,危房面积超标等一系列问题,“三保”(保工资,保安全)的目标难以兑现。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首先是我国现行的教育管理和教育财政体制不健全,目前在基础教育管理方行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体制,在基础教育管理和投入方面形成了政府间的条块分割,以“块块”为主的格局教育地方负责,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以县为主”。从国际上看,中央和地方对政投资分担比例一般为 60:40,而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资分均为 37:63。特别是在社会受益最明显的小学义务教育投入方面,80%以上的是由地方财政,中央对小学义务教育投入的比例不足 20%。于是基础教育经费地方财政走,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跟着县级财政走,而 1994 年的“和 2001 年的“税费”改革以来,地方的财政收入逐渐减少,这种政府间的财支出责任的非对称性,必然会由于县乡财政困难而影响政府对基础义务教育
图 2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比重的预测方案)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重:国际比较角度教育投资比例的国际比较时,我们选择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作展水平的指标,公共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重作为教育投资水平的指标方法,建立回归模型,求出对应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可供国际比较均水平。 以 Yt表示第 t(t=1,2,3 )年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521
本文编号:2687223
【图文】:
(二)我国政府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现状反思由此可见,在我国财政供给能力较强的情况下,我国政府教育投入还不能够国民教育需求,尤其在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普及方面。出现学校公用经费短缺资很难及时足额发放,基建费不足,危房面积超标等一系列问题,“三保”(保工资,保安全)的目标难以兑现。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首先是我国现行的教育管理和教育财政体制不健全,目前在基础教育管理方行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体制,在基础教育管理和投入方面形成了政府间的条块分割,以“块块”为主的格局教育地方负责,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以县为主”。从国际上看,中央和地方对政投资分担比例一般为 60:40,而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资分均为 37:63。特别是在社会受益最明显的小学义务教育投入方面,80%以上的是由地方财政,中央对小学义务教育投入的比例不足 20%。于是基础教育经费地方财政走,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跟着县级财政走,而 1994 年的“和 2001 年的“税费”改革以来,地方的财政收入逐渐减少,这种政府间的财支出责任的非对称性,必然会由于县乡财政困难而影响政府对基础义务教育
图 2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比重的预测方案)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重:国际比较角度教育投资比例的国际比较时,我们选择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作展水平的指标,公共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重作为教育投资水平的指标方法,建立回归模型,求出对应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可供国际比较均水平。 以 Yt表示第 t(t=1,2,3 )年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52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严全治;张倩倩;;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0年03期
2 杨挺;马永军;;县域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中的政府责任[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严全治;于洪姣;;我国省区间高等教育政府努力程度实证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宋玉兰;夏津县小学教师配置问题与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2 张筠;论政府投资对高等教育公平的保障作用[D];河海大学;2007年
3 单迎光;省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努力程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马永军;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均衡化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李晓辰;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投资差异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6 姚晓明;河南省公共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87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687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