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大学生心理理论特点及其与场认知方式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6 16:02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理论特点及其与场认知方式关系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心理理论的研究是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研究和元认知研究之后,认知发展研究领域第三个主流的研究方向。关于心理理论的发展机制,心理学家们有着不同的观点,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心理理论的解释理论,,其中比较被大家所接受的是理论论和模块论。理论论认为经验对心理理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而模块论认为经验对心理理论的发展无促进作用。从理论论和模块论的角度看,场独立性强的个体的经验少于场依存性强的个体。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场认知方式个体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来探究经验在心理理论的发展中是否存在促进作用,进而检验理论论和模块论关于经验作用的观点哪个更符合现实中心理理论的发展规律。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心理理论和场认知方式的相关研究,阐述了理论论与模块论关于经验的不同观点,与此同时还阐述了场认知方式的差异性研究。从以往研究出发,本研究引申出两个彼此对立的研究假设:1、场独立性强的个体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显著低于场依存性强的个体。2、场独立性强的个体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与场依存性强的个体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差异不显著。假设1支持理论论的观点,假设2支持模块论的观点,通过第二部分的实证研究结果,检验两个假设的正确性。 第二部分共包含两个实证研究,两个研究中的被试都是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取自江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第一个实证研究是采用一系列标准化的手段修订了用于测量成人心理理论能力的眼神读心测验。结果表明修订的测验的克龙巴赫α系数为0.652,信度在可接受范围内,修订的问卷能较好的考查成人的心理理论能力。 第二个实证研究是使用研究一中修订的眼神读心测验分析大学生心理理论的特点包括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和不同性别的差异性;并使用北京师范大学修订的认知方式镶嵌图形测验分析大学生的场认知方式的特点包括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和不同性别的差异性。最后进一步分析心理理论与场认知方式的关系。 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男生的心理理论水平与女生的心理理论水平无显著差异。 2、本科生的心理理论水平与研究生的心理理论水平无显著差异。 3、所学专业是文科还是理工科对心理理论的发展无显著影响。 4、男生的场认知方式倾向性与女生的场认知方式倾向性无显著差异。 5、本科生的场认知方式倾向性与研究生场认知方式倾向性无显著差异。 6、文科学生与理工科学生的场认知方式倾向性无显著差异。 7、场独立性强的个体与场依存性强的个体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无显著差异。 8、研究的结果支持了模块论关于经验的观点,即经验只不过在身体成熟期间,对几种心理理论机制起着某种触发作用,完成触发后,经验对心理理论的发展无促进作用。 第三部分对整个研究进行了反思,探讨了整个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的方面,并对进一步的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心理理论 理论论 模块论 场认知方式 眼神读心测验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8
  • 引言8-9
  • 1 绪论9-24
  • 1.1 心理理论的研究综述9-18
  • 1.1.1 心理理论的概念9-10
  • 1.1.2 心理理论的解释理论10-13
  • 1.1.3 研究现状13-18
  • 1.2 场认知方式综述18-21
  • 1.2.1 场认知方式的概念界定18-19
  • 1.2.2 场认知方式的心理分化理论19-20
  • 1.2.3 场认知方式的差异研究及其测量20-21
  • 1.3 问题提出及研究假设21-24
  • 2 实证研究24-43
  • 2.1 眼神读心测验的修订24-34
  • 2.1.1 测验目的24
  • 2.1.2 编题计划24-25
  • 2.1.3 编辑测验项目及合成预测问卷25-26
  • 2.1.4 预测与问卷修订26-31
  • 2.1.5 正式测验的心理测量学分析31-32
  • 2.1.6 讨论与结论32-34
  • 2.2 大学生心理理论的特点及心理理论与场认知方式的关系34-43
  • 2.2.1 研究目的34
  • 2.2.2 研究假设34
  • 2.2.3 研究方法34-36
  • 2.2.4 结果与分析36-39
  • 2.2.5 讨论39-41
  • 2.2.6 结论41-43
  • 3 研究展望43-45
  • 参考文献45-48
  • 附录48-55
  • 致谢55-56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异芳,苏彦捷;成年个体的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2 王雨晴;陈英和;;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关系述评[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4期

3 刘俊升;周颖;桑标;;母亲处理冲突方式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4期

4 熊哲宏,李其维;模拟论、模块论与理论论: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三大解释理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2期

5 张庆辞;徐旭荣;;3~5岁儿童的心理理论与元认知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8期

6 池丽萍;安静;;社交退缩与非退缩幼儿心理理论的比较研究[J];心理研究;2009年02期

7 李小晶,李红,胡朝斌;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2期

8 莫书亮,苏彦捷;心理理论和语言能力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2期

9 刘惠军,王晶;同伴接纳、家庭因素与儿童心理理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3期

10 桑标;徐轶丽;;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其日常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理论特点及其与场认知方式关系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69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7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