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论信仰冲突与当代教育使命

发布时间:2017-07-01 22:02

  本文关键词:论信仰冲突与当代教育使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教育领域,"中国梦"也是"教育梦"。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社会转型的深入,"信仰"的冲突日益凸显。本文旨在从信仰的产生、信仰的冲突根源出发,探求当代教育的使命问题,力图提供一些建设性思考与建议。
【作者单位】: 喀什师范学院教育系;
【关键词】文化 信仰冲突 教育使命 当代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信仰是一种精神现象与精神活动,但它本身并不是精神冥思的产物,本质上是社会生活在人的精神世界的内化,它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性内涵。”[1]。文化虽然复杂(对文化概念的界定不下于三百种,郑金州,1994),从琳琅满目的物质文化到看不见摸不着的隐形制度文化,再到追求彼岸的信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会杰;;教育舆情评析及大学公信力场域之构建——以清华“真维斯楼”舆论话题为例[J];复旦教育论坛;2012年02期

2 周大鸣,秦红增;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冲突及其消解方式[J];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3 荆学民;;论信仰的社会文化内蕴——“马克思主义信仰学”论二[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鹏;;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宁立志;曹亚玲;;从经济法视角看社会团体的法主体地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颜良伟;;冲突与协调:民事抗诉中检法关系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4 曹智频;解心释神:从现代新儒家看庄子的功夫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吴怀祺;;史学话语权与20世纪的中国民族史学——兼说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6 张庆华;;高校法学教师研究性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7期

7 王鹤岩;张志顺;;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同一性与文化多样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殷琼;;试析乡村精英在群体性冲突预防中的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熊春林;黄正泉;熊亮;;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10 刘旭东;吴原;;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立会;;社会冲突理论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郝明;;政府转型条件下公民话语权实现的探讨[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3 邓华宁;芮锦伟;;三级综合医院的中医文化建设[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4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5 周国文;;人文奥运与公民伦理[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左雪松;;从阶级冲突到社会冲突观—马克思与科塞的冲突思想[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虞崇胜;郑迎春;;政通才能人和——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8 曾鹰;;现代性悖论与技术文化的批判策略探略[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周敏浩;刘彦蕊;;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论范式与表现形式评述[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安玲;;从传统京剧的衰微看艺术形态的边缘化[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敬;审计期望差距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6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李景旺;中美群体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兆丰;基于竞合战略的中国汽车行业供应链优化模式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姜自安;马克思主义阶级冲突理论与实践[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晓春;族谱 历史 权力[J];读书;2001年07期

2 李彪;;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研究——以央视新台址大火为例[J];国际新闻界;2009年05期

3 李莉;彭世文;侯盾;;试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大学公信力构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毕宏音;;舆情视野中的网民上网行为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5 陈柏峰;;社会热点评论中的教条主义与泛道德化——从佘祥林冤案切入[J];开放时代;2006年02期

6 姜胜洪;;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J];理论月刊;2008年04期

7 费孝通;文化自觉 和而不同——在“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国际人类学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J];民俗研究;2000年03期

8 曾润喜;徐晓林;;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与网民行为:一个实证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11期

9 陈新汉;论信仰中的理性、非理性及其相互转化[J];哲学研究;1996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蒋建华;[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孟晓驷;[N];光明日报;2000年

3 记者 赵凤华;[N];科技日报;2011年

4 李泓冰;[N];人民日报;2011年

5 杨曾宪;[N];文艺报;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贵邦;;略论以人为本教育的使命[J];大学教育科学;2006年02期

2 俞贵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教育中长期规划中的我国远程教育使命[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黄培森;刘昌波;;试析文化反思对教育本质回归的影响[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曹能秀;王凌;;论日本文化传统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周彬;;学校管理:莫让“教育使命”沦为“教学任务”[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05期

7 胡青;杨柳;;中西方教师德育传统对比及其对当代的启示[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8 罗槐;;对中外合作学习教学研究的差异比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李倩;刘万海;;回归教学原点:意涵及可能[J];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06期

10 张兴峰;;从文化视角解读教育偏重功利价值取向的渊源[J];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岩静;;文化传统与道德选择[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2 尹玉玲;;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教育使命与教育发展策略[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顾明远;;继承·发现·选择·创造——《中国教育的传统与变革丛书》总序[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孙启林;周世厚;;东北亚的教育变革与文化传统论纲——对中国、日本和韩国19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变革历程的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5 卜金梅;;浅谈优化学生无意识心理[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王道一;唐革非;;浅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的导向[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二卷)[C];1993年

7 邹宇华;刘茂玲;楚慧珠;;死亡教育概论[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8 陈以爱;;钱穆论政教关系[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9 王晓燕;;西双版纳勐海县贺开山地拉祜族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思考[A];“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旭东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知晓纲要蓝图 践行教育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县报道组 林智 记者 黄宏;文成小侨胞暑期回乡“留学”[N];浙江日报;2005年

3 申霞艳;依法讨薪无碍师道尊严[N];商务时报;2007年

4 何立新;义务教育扶贫需要创新思路[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瞿振元;以人民为本 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沙洲;从富豪赵安中捐资助学谈起[N];经理日报;2007年

7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李培超;环境伦理学需要“本土化”[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蒙辉;德育构筑学校教育“筋骨”[N];黑龙江日报;2005年

9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郜云雁 实习生 王健红 杜岩岩;不能遗忘的俄罗斯[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任姗姗 对话嘉宾 叶朗;美育:不容忽视的文化传统[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艳斌;教育现代化的文化反思[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2 杨志英;基于惑论的探究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戴志红;尽心育人:江西泰和一个乡村老师的教学经历与生活史[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尧;中国与新加坡学校德育比较研究及启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5 黄丽华;国内外学校德育目标趋同现象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孙文红;文化视野下美国公民教育的发展历程[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四义;白族文化对学生德育的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涂渊;第三次教育理论革命[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春;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及其与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倾向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邱枫蓝;当代中美两国学校道德教育之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论信仰冲突与当代教育使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7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07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f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