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杜威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3 01:07

  本文关键词:杜威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思想 陶行知 杜威 比较研究


【摘要】:陶行知与杜威都是著名的教育家,由于教育价值观不同,他们的教育思想既有紧密联系又各具特点。陶行知以开放的教育系统观提出"社会即学校",发展了杜威"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思想;以新的教育知识观提出"生活即教育",变革了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以和谐的教育发展观提出"师生共同发展",矫正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比较陶行知与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利加深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教育思想 陶行知 杜威 比较研究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约翰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他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杜威根据美国工业化社会人们生活的需要,提倡“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教育生活思想,对世界教育发展影响很大。陶行知是杜威的得意门生,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继渊;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秀华;;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S1期

2 谈儒强;;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教育的两种改革路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常国良;姜彩丽;;论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钟以彬;;困境中的高校执行力:模式分析与途径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杨艳华;;如何选好班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6 李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适应性功能教育的启示[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7 沙银芬;;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白媛媛;牛海彬;;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王学书;论“减负”[J];安顺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10 宋红霞;试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波;;新形势下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的学前教育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徐志辉;孟桂英;;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现代化——兼论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乡村教育改革的启示[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张建仁;;论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张志刚;;陶行知的人格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张建琼;;陶行知抗战时期的四川教育实践摭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宋瑞玲;;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翟广顺;;陶行知与毛泽东:历史的机缘和邂逅——纪念陶行知逝世60周年、毛泽东逝世30周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陈学军;;教育学立场的教育管理学——论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赵旭东;廖其发;;近现代教育家对农村成人教育内容探索的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傅资云;;乌申斯基论习惯的道德意义和教育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何建国;领袖著作与意识形态:孙中山著作的出版与传播研究(1919—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金坡;声音与回响:我国农村中师毕业生的历史考察(1979-200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苑青松;唤醒与契合:言语生命的赋形[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玲;战争、国家与女性:抗战时期宋美龄的妇女动员[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刘洁璇;小学品德课程价值生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姗姗;创新型校长成长条件与途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洁静;流行歌曲:一种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旭;关于高中生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庄益君;初中生学习活动中实现品德成长的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5 王桂玉;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尝试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朱干香;中职学校政治课堂动态生成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黄立宇;图式理论在小学语文段落阅读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姚玉红;阅读教学塑造中职生健康人格的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付秀娜;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毛志新;高职艺术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汉才;浅析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的本质区别[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2 黄书光;陶行知:杜威教育理论的改造与超越[J];科学课;2003年02期

3 李树阳;;陶行知和杜威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J];青年文学家;2009年21期

4 刘建英;;“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思想之比较[J];教师;2010年07期

5 ;《八闽行知路》正式出版[J];福建陶研;2009年Z1期

6 朱丽;生活与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之比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谭德礼;论道德教育的模式——从杜威“教育即生活”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李玉胜;;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对现代教育的意义[J];理论界;2010年07期

9 丁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J];人民教育;1991年09期

10 吴畏;;学做真人,开创新世纪——陶行知诗读后随想[J];中国陶行知研究基金会会讯;199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广顺;;陶行知与毛泽东:历史的机缘和邂逅——纪念陶行知逝世60周年、毛泽东逝世30周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许华安;;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加强学校的师德建设[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3 胡桂生;;试论陶行知的农村教育思想[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4 张志刚;;陶行知的人格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单中惠;;杜威教育思想与近代中国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6 陈屏;;学习陶行知 研究陶行知[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7 王雁华;杨耀坤;;春风吹绽课改花——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我们搞课改[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8 宋瑞玲;;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徐书业;;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论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陈志昂;;浅谈陶行知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冬桦;杜威在苏俄遭遇了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许莉华;锡山:开展学陶师陶 推进素质教育[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3 单中惠;杜威:“西方孔子”在中国(下)[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张树伟;暑假就到了,我们来读陶行知[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杨平;教育要教人过上诗的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杨捷;走进杜威的思想深处[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苏令;陶行知眼中的理想校长[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翟晋玉;在“做”中“教”与“学”[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单中惠;杜威:“西方孔子”在中国(上)[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徐卫红;陶行知和他的“生活教育”理论[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晓玛;杜威美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林建华;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冰;回眸与超越——先秦时期原创性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莹;日本近代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实践[D];吉林大学;2013年

7 姜元涛;“世界公民”教育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8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9 沈岚霞;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华教育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彦力;走向“对话”[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庆东;对陶行知与杜威教育哲学思想比较及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曾爽;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高瑜;解读杜威教育思想[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4 熊仕葵;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叶春英;杜威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6 王丽英;江泽民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齐旭东;论王阳明“致良知”思想及其教育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肖丽群;江泽民教育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9 吴韵;王韬的教育思想[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张广明;刘基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杜威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思想 陶行知 杜威 比较研究




本文编号:5118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5118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9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