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温尼科特游戏观
本文关键词:管窥温尼科特游戏观
更多相关文章: 儿童精神分析 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游戏 游戏观 自我体验 亲子关系 弗洛伊德 攻击性 母婴 客体关系
【摘要】:正儿童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人物是安娜·弗洛伊德和梅兰妮·克莱因,他们的工作使亲子关系第一次成为精神分析学家们关注的核心。[1]温尼科特(1896—1971年)运用客体关系(母婴关系)的观点来解释儿童精神世界的发展,其实质是从客体关系(母婴关系)的角度研究亲子关系与儿童发展的理论,不同于克莱因和安娜的儿童精神分析学。[2]然而,无论在温尼科特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中,还是在他作为儿科医生与儿童精神分析师的临床工作中,游戏都是其关注与工作的核心。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儿童精神分析 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游戏 游戏观 自我体验 亲子关系 弗洛伊德 攻击性 母婴 客体关系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儿童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人物是安娜·弗洛伊德和梅兰妮·克莱因,他们的工作使亲子关系第一次成为精神分析学家们关注的核心。[1]温尼科特(1896—1971年)运用客体关系(母婴关系)的观点来解释儿童精神世界的发展,其实质是从客体关系(母婴关系)的角度研究亲子关系与儿童发展的理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郗浩丽;;儿童攻击性的精神分析式解读——温尼科特的攻击性理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郗浩丽;;儿童心理发展中的“过渡客体”[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莉;王飞;;解读《店员》中弗兰克的转变过程——用温尼科特精神分析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2 黄赛君;静进;;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龄期儿童绘人测验特征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04期
3 缪小幼;李鸣;;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观[J];精神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远超;“人之初”的精神图谱[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璐;社会比较与侵犯行为关系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王飞;对《店员》中弗兰克转变的精神分析解读[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3 王冬冬;童年假想伙伴与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郗浩丽;;温尼科特的儿童精神分析学评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鹰;;论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23期
2 郗浩丽;;儿童心理发展中的“过渡客体”[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05期
3 张晓梅;;传统游戏与儿童心理发展[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关少化;;关注游戏:三种心理学派不约而同[J];教学与管理;2009年33期
5 董静;郭敏;;学前儿童体育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6年02期
6 王璨;王家磊;;学前儿童体育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探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11期
7 ;《儿童心理发展的三种理论》正联系出版[J];外国心理学;1984年02期
8 刘晓东;论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质[J];学前教育研究;1996年06期
9 ;心理学(二)[J];人民教育;1988年02期
10 黄俊;;谈“儿童心理发展”的教学体会[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修巧燕;;家庭中亲子关系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简述几位精神分析学家的思想[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2 李智聪;黄辛隐;;内观疗法对改善中学生亲子关系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戴丽琼;方晓义;房超;;亲子沟通内容及其特点[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张文新;Andrew J.Fuligni;;青少年对待家庭义务感的态度及其与亲子关系和学业适应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李晨;;中学生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高歌;侯玉波;;思维方式与应对方式:亲子关系的视角[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黎亚军;张贵英;王耘;;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金东贤;;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对3~6岁幼儿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伍亚娜;雷雳;;亲子依恋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张桂芳;陈会昌;张晓;;入园初期幼儿自身特点及与成人的关系对两年后社会能力的预测[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心犁;儿童心理发展有六个阶段[N];中药报;2001年
2 欣颖;为什么会有“心理孤儿”[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3 实习记者 曹吟;提高爱与沟通的能力 才能让你更幸福[N];成都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蓓;妈妈沙龙:给亲子一次重新认知的机会[N];中国妇女报;2011年
5 胥晓琦;自我意识是怎样形成的[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穆晶晶;幼年教育影响一生心理健康[N];保健时报;2009年
7 纪菁;影响青年成才的十大心理障碍[N];大众卫生报;2009年
8 陈福新;“叫魂儿”叫的是什么[N];中国医药报;2003年
9 深圳商报记者 沈小妮;心有“千千结”说与谁人听[N];深圳商报;2007年
10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暨哲学系 张祥龙;孝的发生[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美萍;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联系:遗传与环境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邹萍;父母共同养育行为及其对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周婧;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邢晓沛;父母体罚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与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美萍;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的父母权威观/行为自主期望与亲子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婷;青少年期父母权威认知及其对亲子关系影响的机制[D];浙江大学;2006年
3 陈小娜;小学生学习倦怠及其与亲子关系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梁静;中学生攻击性特点及与亲子关系和负情绪调节方式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叶娜;家庭功能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6 刘t 娜;亲子关系中的积极错觉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王亮;心理弹性导向留守儿童亲子产品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8 张娥;大学生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感知及其与安全感的关系[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朱龙凤;“90后”亲子关系及其与父母权威认知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杨晶晶;成年期亲子关系类型及其与健康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00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600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