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大学生团体依恋、人际关系以及班级凝聚力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8-09 16:33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团体依恋、人际关系以及班级凝聚力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心理 大学生 团体依恋 人际关系 班级凝聚力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群体的团体依恋、人际关系、班级凝聚力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团体依恋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班级凝聚力调查问卷,对湖北某高校的1960名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部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较严重;②大学生的依恋与人际关系和班级凝聚力显著相关(P0.001);③大学生的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与不同的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类型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P0.001);④大学生的依恋焦虑与班级的组织认同、人际和谐之间有显著的相关(P0.05);⑤大学生的依恋回避则与班级的组织认同、管理支持、人际和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01)。结论部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较严重;大学生的依恋类型与人际关系,班级凝聚力之间关系密切:在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得分高的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较大。大学生的依恋焦虑与班级的组织认同、人际和谐之间关系密切,大学生的依恋回避则与班级的组织认同、管理支持、人际和谐之间关系密切。
【作者单位】: 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
【关键词】社会心理 大学生 团体依恋 人际关系 班级凝聚力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鲍尔比[1]界定依恋为“一种个体与具有特殊意义的他人形成牢固的情感纽带的倾向,它能为个体提供安全和安慰。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与纽带”。Fraley和Shaver等[2]人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团体依恋关系区别于其他亲密关系的条件如下:①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齐志明;;首都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调查与对策分析[J];北京教育(德育);2010年09期

2 韩树杰;彭贤;;大学生依恋模式与人际关系、自测健康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李蓉蓉;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11期

4 任婷婷;;人际关系对运动队凝聚力的影响[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王美芳,陈会昌;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拒斥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席波;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李淑梅;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问题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熊娇;基于大学生评价的班级凝聚力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赵峰;;工科院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张建英;;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王文霞;李小_g;;高职学生社会适应与认知需求的关系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王雅春;曹华;;青少年同伴关系的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王小桃;;心理控制源与缺陷感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刘志军;陈会昌;;初中生主要人际关系与社会行为、学业成绩的关系[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7 廖昌荫;车宏生;;接纳问卷的修订及心理测量学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刘海薇;;现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初探青少年同伴关系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21期

9 李亚楠;;关于提高大学生班级凝聚力的几点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10 章思;陈准;;农村大学生就业有限理性的原因及程度探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洪菊;;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培养策略的研究综述[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军;;工科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感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2 许志红;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应对策略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干预[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冀;大学生学校归属感、自我价值感和人际关系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苗娜娜;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亲社会行为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莉;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及不同情境下积极人格特质对其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4 蒋柳;培育听障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教育干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向任;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葛高飞;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家族影响因素的探究与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陈霞;初中生家庭功能与学校适应——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柯婧;初中学业不良学生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萧倩;人际关系图式激活对环境刺激注意资源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思洋;7-10岁学龄儿童行为与情绪困难及其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长好,邹泓;依恋研究述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李海;张勉;李博;;组织凝聚力结构与影响因素:案例研究及理论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马红宇;;群体环境问卷的修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李道友;;离心力与向心力的博弈——加强大学班级凝聚力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6期

5 张翔,樊富珉;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1期

6 罗志发;;论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和谐社会意蕴[J];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08期

7 梁建春,向焱彬;国外抑郁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3年04期

8 陈宏,李秀英;不安全性依恋的致病机制研究[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3年04期

9 王益明,金瑜;普通大学生、三好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吕钢;钟添发;;篮球队内聚力对战术配合的影响及其现状[J];湖北体育科技;199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童乃诚;中小学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慧珍;兰州市初中班级团体凝聚力现状调查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田瑞琪;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建梅;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观因素[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钰;高校凝聚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张红强;北京市高中男子篮球队群体凝聚力的调查与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年

7 张学君;雇主吸引力结构维度及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超美;加入WTO:大学生社会心理的变化与调整[J];中国成人教育;2001年11期

2 唐慧敏;李志德;;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14期

3 陆东伟;唐爱香;张会欣;李永生;马瑞;张郢;;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班级状况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12期

4 杨莉;;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08期

5 张海波;王清松;姜东华;;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管理[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倪道良;;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的探讨[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7 李欣;;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影响[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林艳艳;赵洁;;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蔡玲丽;宋茜;赵春鱼;;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辅导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05期

10 刘艳利;;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探讨[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曦;;浅谈大学生网络成瘾[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2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3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4 李洋;李芳;;团体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5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严万森;童辉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依恋理论的解释与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杨凯;张烨君;;当代大学生诚信人格特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红;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常用办法[N];四平日报;2006年

2 周慧虹;就业大学生别被心理不适应难倒[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记者 赵大勇邋赵小羽;不善交友致大学生心理疾患,父母有责任[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代乐;2006年度“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启动[N];贵州日报;2006年

5 蔡曙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N];光明日报;2006年

6 郭伟;人际关系问题成大学生头等“心病”[N];河北日报;2007年

7 通讯员 安立新邋记者 荣肖磊;我省2007年度“助学工程”受助生确定[N];河北日报;2007年

8 记者 刘晓峰;国家省十七家新闻媒体聚焦我市“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N];辽源日报;2007年

9 桑爱梅;如东远教为大学生村官添力[N];江苏科技报;2008年

10 何桥;铜山县大学生村官服务远教培训[N];江苏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6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于国庆;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瑜;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陈秋珠;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凤珍;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对职业选择态度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曾成义;大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高迎浩;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4 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孙竟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6 石晓勇;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杨琳娜;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8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9 肖秋萍;团体心理咨询促进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郭振娟;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646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646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7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