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布鲁姆映射下的数字能力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数字布鲁姆映射下的数字能力发展研究
【摘要】:数字能力是为了工作、休闲和交流,自信和批判地运用信息社会技术的能力,被称为数字时代个体终身学习的八大关键能力之一。培养学习者的数字能力成为当下教育教学的重点,作为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在数字时代的发展,数字布鲁姆为学习者数字能力发展提供了一种信息化教育实用框架,通过建立数字布鲁姆与数字能力发展之间的映射关系,从学习目标设计、关键行为外显、技术工具应用3个维度,具体阐述了数字能力3层次、11项能力要点的信息化教学思路和实施建议,为有效提升学习者数字能力提供了数字化学习策略。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教育信息化研究所;
【关键词】: 数字布鲁姆 数字能力 数字化学习
【基金】: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未成年人数字化阅读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2CTQ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12年上半年,“2012数字能力周”(e-Skills Week 2012)大型活动在欧盟及欧洲30余个国家同时举行,这是欧盟及成员国范围内启动实施“21世纪的数字能力”(e-Skills in 21st Century)的长期大型科普系列活动之一[1]。这一年度活动通过展示数字技术研发创新及产业的最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佐斌;张陆;叶娜;;内隐态度之“内隐”的涵义[J];心理学探新;2009年02期
2 陈丹;祝智庭;;“数字布鲁姆”中国版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峰;曹娟;;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知识共享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2 祝智庭;;教育技术前瞻研究报道[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3 官海萍;朱欢乐;;构建个人学习环境的社会性软件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09期
4 王辉;张建欣;涂涛;;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校生使用Web2.0工具现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9期
5 王爽;;复吸的心理机制初探[J];群文天地;2012年10期
6 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国际观察与国内动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年03期
7 原芳如;毕重增;刘占方;;地震对大学生外显和内隐自我评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3期
8 王艳丽;程云;;“数字布鲁姆”对网络非正式学习环境构建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11期
9 董玉琦;王靖;伊亮亮;边家胜;;CTCL: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范式(1)——基本构想与初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02期
10 刘霞;朱志刚;沈斌;;基于数字布鲁姆的参与式评价——以初中地理学力评价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佳宁;网络谣言对态度改变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2 曹欢;知识作业效率解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雪峰;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知识共享支持系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晶;供电系统事故风险成因分析与预防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韩希;老年消费者保健品消费态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蔚;移动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5 雷云鹤;电子书包中虚拟学具标准的研究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吴胜龙;网络时代硕士研究生个人学习环境的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夏仲文;王少伟;;云计算辅助教学平台之Wikispaces[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17期
2 刘蓉晖,王垒;阈下情绪启动效应[J];心理科学;2000年03期
3 梁宁建,吴明证,高旭成;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J];心理科学;2003年02期
4 张林,张向葵;态度研究的新进展——双重态度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5 蔡华俭;Greenwald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介绍[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6 李小花,张钦;情感启动行为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7 温芳芳;佐斌;;评价单一态度对象的内隐社会认知测验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小苹;;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实验课题专家重要讲话专辑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学习者优秀素养的提高[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23期
2 马德四;嵌入式学习:后PC时代的数字化学习[J];现代教育技术;2004年04期
3 徐景刚;王晓燕;冯天宝;;e-Learning与成人学习[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16期
4 张升飞;;企业数字化学习及其评估指标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0年12期
5 罗志刚;浅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8期
6 郝丹;冯琳;;数字化学习港:创新与挑战——第17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4期
7 焦斌斌;仉明珠;;数字化学习中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研究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30期
8 邹小英;;“魔灯”,引领学生数字化学习的新时空——浅谈Moodle在小学数学E-learning中的运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Z1期
9 严冰;;“数字化学习港”教改项目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4期
10 章国英;张燕;施称;;数字化学习环境及学习过程的优化[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佳;张柏英;;干部培训类院校数字化学习问题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2 杨佳玉;蔡蕾;王冰娇;解焱陆;;汉语学习者两类发音参数分布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3 苗春生;顾秀云;;从加拿大数字化学习现状思考我国现代气象教育与培训[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象教育与培训”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邓丹;;美国学习者汉语复合元音的偏误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张蘅;程晓堂;;英语学位论文中转引使用情况的对比研究[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伯敏;;打造数字化学习港,建构海南学习型社会——构建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A];海南省“人才发展与荣辱观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斌;马志成;;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左永刚;;WAP技术在MLEARNING中的应用分析[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9 李喜童;;创新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模式与方法[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10 何妙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钟伟;四大应用变革策动e-Learning2.0[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张颖;为学习者提供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在线教育资讯网创办人 秦宇;企业应用数字化学习的发展趋势[N];人民政协报;2011年
4 史楠;“数字化学习港”带给我们什么[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钟伟;“数字化学习港”:让学习没有障碍[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钟伟;用数字化手段服务学习型组织[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蔡闯;数字化学习:让学习成为享受[N];光明日报;2007年
8 夏文杰;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N];中国教师报;2004年
9 周炎根 储争流;如何培养一个高效学习者[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项国雄 王佑美;交互媒体与交互模式[N];计算机世界;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凤翔;高校数字化学习与师生共同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陆军;中国学习者英语型式构成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严华;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形容词型式评价取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洪薇;中国学生英语语调格局实验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5 兰晓霞;中国学习者韩国语“请求—拒绝”对话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叶成林;基于网格的移动学习系统建模与设计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符存;中国学习者英语方位构式习得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吕林海;数学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顾姗姗;负反馈、修正后输出、注意和感知对外语发展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亚娜;数字化学习教材认证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军;高校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田久乐;数字化终身学习中基于学习者兴趣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傅琴玲;高校远程教育数字化学习服务认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刘建美;高校数字化学习港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前;数字化学习对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邓小华;地震致残儿童的数字化学习支持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喻征;集聚优势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数字化学习空间研究[D];渤海大学;2013年
9 刘丽佳;英特尔—教育部“1对1数字化学习项目”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案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10 党翠;韩国汉语学习者畏难情绪对策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83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783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