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受师爱的生活体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儿童感受师爱的生活体验研究
【摘要】: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以及在孩子长大成人后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们对师爱已经有了非常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但以往对师爱的研究多是从老师和成人的视角出发来审视和论述师爱。本研究尝试采用生活体验研究的方法,以儿童师爱体验为研究对象,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来观察、体验老师的爱,重点研究小学阶段孩子们体验到的师爱。研究坚持“回到实事本身”的态度,关注现实生活世界中孩子们体验到的师爱。 本研究分三个层次展开:师爱帮助儿童从家庭生活顺利过渡到学校生活;师爱让儿童在学校生活中自由成长;师爱让儿童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并有能力去主动适应社会生活。 通过研究发现,儿童体验到的师爱与老师们认为所给与孩子们的爱的确有所不同。儿童体验到的师爱提醒我们: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有慈爱之心,更要懂得爱的艺术,一定要蹲下身来,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老师要给予学生最恰当的有效爱,培养学生感受爱的能力;老师要把学生看做整体人去关心,培养学生施予爱的能力;老师要给予学生爱的启迪,让他们变成可爱的人。教育工作者要用师爱激起孩子所有的潜能,促进他们心灵的成长,用师爱唤醒他们心底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对社会的爱,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并且可爱的人。 师爱是师生关系的一种体现,所以本研究的教育学意义在于:作为老师,我们要从儿童的需求出发给予儿童渴望的师爱。这为小学教师如何改善师生关系、如何与学生建立真正的和谐师生关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爱 师爱 儿童 师生关系 生活体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25
- 一、研究缘起8-11
- (一) 重新审视教师之爱8-9
- (二) 工作与研究契合9-10
- (三) 问题的提出10-11
- 二、研究意义11
- (一) 理论意义11
- (二) 实践意义11
- 三、文献综述11-18
- (一) 关于“师爱”的相关研究11-14
- (二) 关于“生活体验研究”的相关研究14-18
- 四、基本概念18-23
- 五、研究方法23-25
- 第一章 师爱的理论基础25-34
- 一、关系:人在关系中成长25-27
- (一) 人生活在各种关系中25-26
- (二) “我—你”关系,人与世界最根本的关系26-27
- 二、人际关系:对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27-28
- (一) 人与家庭成员的关系27-28
- (二) 人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关系28
- 三、师生关系:教育生活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28-31
- (一) 师生关系的内涵28-29
- (二) 师生关系的体现:关心29-31
- 四、和谐师生关系:儿童成长的需要31-34
- (一) 师爱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31-32
- (二) 师生交往对于儿童成长的影响32-34
- 第二章 初入校门时的师爱体验34-44
- 一、师爱故事:我的老师像妈妈34-40
- 二、师爱的关照——从家庭到学校40-43
- (一) “老师妈妈”——将师生情转化成母子情41
- (二) “我在这里”——随时应答孩子的呼唤41-42
- (三) “你做的很好”——给予孩子最初的肯定42-43
- 三、从亲子关系到师生关系43-44
- 第三章 校园生活中的师爱体验44-58
- 一、师爱故事:我爱上学44-53
- 二、师爱的照耀——在学校生活中自由成长53-56
- (一) 师爱,满足孩子正常的需求54
- (二) 师爱,让孩子在学校感到安全54-55
- (三) 师爱,让学校生活充满欢乐55-56
- 三、从“我上学”到“我爱上学”56-58
- 第四章 在师爱体验中获得启蒙58-73
- 一、师爱故事:老师说我能行58-68
- 二、师爱的启迪——师爱帮助儿童认识自我、走向世界68-71
- (一) 师爱让儿童发现自己68-69
- (二) 师爱让儿童发现他人69-70
- (三) 师爱让儿童发现关系70-71
- 三、从相信自我到相信世界71-73
- 第五章 结语:培养学生爱的能力73-76
- 一、培养学生感受爱的能力73-74
- 二、培养学生施予爱的能力74-75
- 三、让自己变成可爱的人75-76
- 参考文献76-79
- 后记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友谊;教育研究:走向生活体验——马克斯·范梅南教育学研究方法论探微[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2 张道祥;论教师的爱——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师爱说开去[J];滨州师专学报;1997年03期
3 王攀峰,张天宝;让教育研究走向生活体验[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4 王慧霞;;教师专业发展新视阈:基于教育现象学的生活体验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宁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现象学意识[J];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6 侯晶晶,朱小蔓;诺丁斯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7 刘洁;现象学教育学著作中的故事[J];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8 朱晓宏;;重新理解教师之爱——基于舍勒的情感现象学视域[J];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9 朱晓宏;;他者经验与儿童成长:师生关系的另一种解读——基于舍勒的情感现象学理论视域[J];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10 杨德华;沈乾芳;;孔子人本主义与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J];孔学研究;2006年0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雪;师爱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健;试论教育生活体验研究的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伊梅;新形势下的“师爱”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师致汕;关于中学生课堂学习的生活体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常秀芹;教师合作的生活体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红博;师爱的情感现象学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吕雪莲;师爱在学生品德成长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90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790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