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情感淡漠与拖延症的心理辨析
本文关键词:学习情感淡漠与拖延症的心理辨析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学习情感淡漠 拖延症 心理健康教育 综述
【摘要】:大学阶段是人才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但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加上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因此常常出现内心矛盾冲突,造成心理发展不平衡。本研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不少学生,他们曾经是天之骄子,考入重点名校。但就是因为他们在大学生活期间一个偶然的诱因,便突然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并从此一蹶不振,委实让人惋惜。社会上不少人将这类学生归为拖延症患者,但是本文认为他们的症状比拖延症来得更为严重。为此,本文访谈了多位学生,分析造成他们学习热情不高、对周边事物情感淡漠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策略。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情感淡漠 拖延症 心理健康教育 综述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通常人们常把那些突然对学习产生厌倦、学习成绩下降、考试不及格、留级、延期毕业乃至不能坚持学业而辍学的学生视为学习不刻苦、对自己要求不严、智能不够或缺乏理想等。不能否认上述这些因素确实影响了某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燕;崔莉;刘爱书;;拖延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保华;大学生学习拖延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永兰;;大学生学习拖延实证研究述评[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李欣;张瑞雪;姚柃吉;;大学生拖延行为的研究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11期
3 邓士昌;;工科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与拖延行为的关系[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4 徐爱红;徐梦吟;;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5 刘朝晖;;大学生不同学业任务的拖延状况及干预策略[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杨志刚;王红怡;;学习拖延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7 于丽丽;丁亚平;王荣洁;;研究生学业拖延和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2期
8 丁凌云;;浅析拖延现象的心理学理论[J];考试周刊;2011年14期
9 郭春艳;;学习拖延干预的设计[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年01期
10 张锦坤;陈璐;黄育艺;;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及其预测变量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雪琴;应对方式对特质焦虑与学业拖延关系影响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毓婧;大学生的完美主义、成就目标定向、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业拖延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晓丽;时间管理团体辅导对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干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代丽男;团体辅导对改善中学生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静瑶;自我交通感及任务性质对学业拖延及自我设限关系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洋;大学生学习拖延及干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张晶莹;人格和应激水平与拖延关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宁;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与不同类型拖延群体的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明珠;中学生学业成就归因、学业情绪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川;高校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拖延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灵芝;王晓钧;;拖延的理论与测量[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07期
2 刘娜;;动机的自我决定程度对学业拖延行为的影响[J];文教资料;2006年13期
3 毕重增;彭香萍;;拖延: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区分效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蒙茜;郑涌;;拖延研究述评[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尹国杰;学习拖延与动机信念[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6 李求真;凯勒“个人化教学系统”述评[J];现代教育论丛;1999年04期
7 魏源;拖沓心理与认知因素[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0期
8 马明胜;拖沓习惯实证研究的回顾[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4期
9 包翠秋;张志杰;;拖延现象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34期
10 秦金亮,郭秀艳;论心理学两种研究范式的整合趋向[J];心理科学;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谊浩,陈柳钦;投资者认知偏差研究综述[J];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2 王梦龙;静进;;钟表绘画测验的介绍和应用(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2期
3 丁健;;心理契约理论研究综述[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靳小瑞;;幼儿元认知研究综述[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张静;;防御机制及国内相关研究综述[J];天中学刊;2008年01期
6 牛权;;儿童依恋行为的研究综述[J];网络财富;2008年09期
7 刘小青;;亲密关系满意感研究综述[J];创新;2008年05期
8 周爱保;周鹏生;;人际交往的不确定性减少理论(URT)述评[J];心理科学;2008年06期
9 程奇;;国外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王凌志;季颖;;我国临床医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现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陆亦佳;张晓辉;朱月龙;;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韩红艳;;大学生网络交往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陈雪;;警察的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综述[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黄海;余莉;;网络成瘾的干预研究进展[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梁丽;郭成;;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关于迷信心理的研究综述[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王旭飞;;青少年情绪智力培养的思索[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晓煦;侯杰泰;;结构方程中缺失数据的处理:FIML,EM与MI[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缪绿青;杨荣华;戴家隽;;与学习记忆相关的海马特异性结构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葛国宏;陈传锋;张红;王彭;;抑郁患者负性注意偏向与认知加工深度关系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财;道歉对宽恕的影响:后果严重性与自恋的调节作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96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896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