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为每位学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定基

发布时间:2018-04-30 05:30

  本文选题:吴文化 + 苏州工业园 ; 参考:《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07期


【摘要】:正跨塘实验小学始建于1912年,是一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现有高浜和虹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全校共58个班级,2800多名学生,专任教师153名。学校教学设施精良,环境优美,形式上简洁、大方、明快,设计上古朴、庄重、典雅,主题区域"木樨园""木兰园""木槿园"各具特色,"澄阳大道"朝气蓬勃,吴韵长廊与吴文化少年宫浑然一体……营造了浓郁的吴文化氛围。如今的校园,不仅散发着翰墨书香的古韵美,更展现出创新与发展交融的现代美。
[Abstract]:Zhengchuanta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founded in 1912, is a century-old school with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There are two campuses, Gao Bang and Hongqiao, covering an area of about 60, 000 square meters. There are more than 2800 students in 58 classes and 153 teachers. The school has excellent teaching facilities, beautiful environment, concise form, generous, bright, simple design, solemn, elegant, theme area "Muxiyuan", "Mulan Garden" and "Althea Garden"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Chengyang Avenue" vigorous, The promenade of Wu Yun and the Children's Palace of Wu Culture are all one. Created a rich atmosphere of Wu culture. Today's campus not only exudes the classical beauty of calligraphy, but also shows the modern beauty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分类号】:G62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斌;;2008中国(无锡)吴文化国际研讨会综述[J];江南论坛;2008年05期

2 朱建新;;吴文化创新与应对经济危机[J];江南论坛;2009年07期

3 ;2010中国(无锡)吴文化国际研讨会综述[J];江南论坛;2010年05期

4 庄若江;;吴文化研究领域的新收获——评《吴文化纵论》[J];江南论坛;2011年12期

5 庄若江;;略论吴文化与软实力[J];江南论坛;2012年05期

6 钱宗范;;发挥吴文化软实力若干问题的探讨[J];江南论坛;2012年05期

7 王燕;;2012中国(无锡)吴文化国际研讨会综述[J];江南论坛;2012年05期

8 庄若江;;从实证到内涵 从学术到经世——吴文化研究的历史回顾[J];江南论坛;2013年04期

9 徐茂明;南北士族之争与吴文化的转型[J];苏州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10 杨宗兴;“吴文化与江苏近代改革家”研讨会综述[J];苏州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高燮初;;略论吴文化在长江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2 邓一;;高燮初和他创办的吴文化公园[A];中国公园协会2004年论文集[C];2004年

3 ;“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议程[A];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4 高燮初;;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开幕词[A];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5 闻立鼎;许周澕;;吴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言子考[A];1981年江苏省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暨吴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册)[C];1981年

6 钱宗范;;试论六朝吴地庄园经济的特征和历史作用——兼谈从吴文化到吴地区域文化的转型和定位[A];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7 胡发贵;;论“至德”的历史内涵与当代和谐社会建设[A];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8 刘兴;;吴文化青铜器初探[A];1980年江苏省博物馆学会、考古学会成立大会学术论文集(第二册)[C];198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湖平 作者系南京博物院院长 、研究员;吴文化:东方文明之光[N];文汇报;2001年

2 范达;弘扬吴文化 推动和谐文化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杨宝成;一部吴文化研究新佳作[N];中国文物报;2007年

4 实习生 钱怡 本报记者  倪晓英;当“吴文化”成为职大必修课……[N];苏州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单红;新时代吴文化的精神坐标[N];无锡日报;2006年

6 单红;70多家中外主流媒体聚焦“吴文化节”[N];无锡日报;2007年

7 袁柳;吴文化的开放与气度[N];无锡日报;2007年

8 宜宇;挖掘无锡文化底蕴 展示吴文化魅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9 任长根;无锡吴文化节给我们的启示[N];苏州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吴仲银;吴文化:一朵越开越艳的吴地之花[N];华东旅游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胡乔;吴文化的渊源浅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2 刘婧婧;吴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中的应用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3 鲍琳;基于吴文化的化学校本教材的开发[D];苏州大学;2013年

4 韩燕;与地方历史文化相结合的校本课程之开发利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23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1823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c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