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协同培养机制探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崔允o7 ,M·W·塞德拉克;霍姆斯小组报告《明日之教师》的主要观点[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89年05期
2 孙绵涛;;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2期
3 王淑芬;;对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2年04期
4 王庭照;许琦;栗洪武;李录志;;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研究热点的领域构成与拓展趋势——基于CNKI学术期刊2007—2012年文献的共词可视化分析[J];教育研究;2013年12期
5 刘义兵;付光槐;;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J];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6 黄俊官;;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J];教育评论;2014年07期
7 肖其勇;张虹;;免费定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的意义、困境与策略——以重庆市为例[J];教育评论;2014年08期
8 姜勇;郑富兴;;论教师的专业影响力:知识、场域与实践智慧[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10期
9 肖其勇;;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特质与发展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崇爱;反思与期待: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教育实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刘岩;从美日教师培养与培训看我国教师教育[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汪冰;土耳其数学师资的培养[J];比较教育研究;1992年06期
4 曾红;亚太地区普通教育师资培养体制的探讨[J];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05期
5 胡艳;;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当前形成路径与变革动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陈欣;杜洁;;从课程愿景视角论教师专业化发展[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6期
7 李敏;邓泽军;;城乡教育一体化体制机制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7期
8 邓家基;;论19世纪英国初等教育师资培训机制演变成因[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5期
9 王文静;关于我国高师教育实习的理性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10 荀渊;从政策转变看教师专业化的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志华;教师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君;封闭、开放与综合[D];河北大学;2011年
3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石长林;中国教师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周倩;高校科技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杜静;英国教师在职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宋会君;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9 王晓宇;英国师范教育机构的转型:历史视野与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宝歌;教师教育转型期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明颖;美国教师职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实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傅能荣;美国农村教师政策的历史发展与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孟凡瀛;我国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效益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闫红丽;实践取向的美国职前教师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姜洪鹏;英国埃克斯特大学初等PGCE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侯得娟;英国职前教师培养中的教育实践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涂志浩;英国新教师入职培训指导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章洁琼;信息化社会中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婧婵;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视域下的高校教师技能培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尹甜甜;澳大利亚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德义;顾松麒;贾腊生;薛剑刚;;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教材建设之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周德义;李纪武;邓士煌;薛剑刚;;关于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3 瞿X;樊碚;;论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4 赵呈领;万力勇;何青;李青;;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5 卢琦;;关于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及农村小学教师现状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年06期
6 荣莉莉;蔡莹莹;王铎;;基于共现分析的我国突发事件关联研究[J];系统工程;2011年06期
7 黄正平;;关于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8 赵宏玉;齐婷婷;张晓辉;闾邱意淳;;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结构与特点实证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9 姚云;马龙;李小红;;师范生免费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基于首届免费师范生的入学与毕业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10 贾挚;陶磊;于国妮;;免费师范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情况调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志娟;张志敏;范萍;任培华;夏鑫华;张大鹏;;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协同培养模式探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年05期
2 李中赋;李辉;;论人才的协同培养[J];学会;2014年06期
3 姜新杰;计琳;;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上理工”案例[J];上海教育;2013年03期
4 金建国;魏明军;邸志刚;侯国强;龚瑞昆;赵宏微;;以项目为载体 多学科协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5 王建军;;基于三重螺旋的行业人才校企协同培养体系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张志敏;任培华;范萍;谢文娟;武志娟;张大鹏;;医学生本硕协同培养的实施方案和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13期
7 牟彤华;;高职人才协同培养机理分析[J];职业时空;2013年10期
8 王淑君;;沟通——家园协同培养幼儿身心健康[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07期
9 牟彤华;;高职人才协同培养机理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36期
10 孙秋柏;;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机制的构建与深化[J];现代教育管理;201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唐景莉;卓越计划:重在协同培养[N];中国教育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丁娜;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协同培养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年
2 曾红;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3 廖玉珍;软刻蚀方法制备细胞模板及内皮/平滑肌细胞的协同培养[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71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2571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