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科书 学习活动设计 策略 个案研究
【摘要】: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凭借一套科学的练习系统来完成。而语文教科书中练习系统编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该过程效率的高低。练习系统在本研究中特指选文中和综合练习中的学习活动。语文教科书中的学习活动既承载着语文的课程内容,又是保障语文教科书实现其价值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促进语文教科书从“教本”向“学本”的转变,关键在于引导教师和学生从基于语文教科书的教与学转向基于语文教科书中的学习活动设计的教与学。为此,如何构建语文教科书中的学习活动设计质量的理论框架,成为语文教科书中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的关键。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新分类学理论两者为依据,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内容分析、个案研究、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建构了适用于研究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分析的框架。这个分析框架包括:知识维度、认知过程维度和内容领域三个维度,且每个维度又分别有四到六个具体的分析要点。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运用此框架,选取沪教版小学三~五年级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共六本教科书作为样本,对这些教科书中的学习活动进行了归类分析,包括对选文中和综合练习中两个部分的学习活动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果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小学语文教科书在选文中的学习活动分布具有以下特征:知识维度方面,依次侧重于“概念性知识”、“事实性知识”;认知过程维度方面,依次侧重于“理解”、“应用”、“记忆”;内容领域方面,侧重于“阅读领域”,其他内容领域所占比例较少。在综合维度上交叉分析中,学习活动的分布较符合其分布规律,如符合“记忆事实性知识”、“理解概念性知识”、“应用程序性知识”的规律;识字与写字领域侧重“记忆事实性知识”、“应用程序性知识”;阅读领域侧重“理解概念性知识”、“记忆事实性知识”、“应用程序性知识”等。各年级在知识维度、认知过程维度和内容领域上的分布差异不明显。第二,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在综合练习中的学习活动,除了在知识维度方面,事实性知识所占比例大于概念性知识,认知过程维度方面,“记忆”这个认知过程所占比例最高,知识维度上学习活动分布呈现年级差异以外,其他特征与选文中的学习活动大致相同。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还综合文献分析和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对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中的学习活动以及综合练习中的学习活动分别提出了具体的设计策略。针对选文中学习活动的设计策略,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第一,要合理安排学习活动各类知识分布的比例,重视概念性、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活动设计,提高元认知知识在学习活动中的比例。第二,增加高认知水平的学习活动,重视“分析”水平的学习活动的优质设计,增加“评价”、“创造”类高水平学习活动所占比重。第三,拓宽学习活动在内容领域上的分布,增加“识字与写字”领域的学习活动,增加与选文密切结合的小练笔活动,提高“综合性学习”领域所占的比例。第四,年级间的学习活动设计体现层级,随着年级的升高,增加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的比例,增加“分析、评价、创造”水平类的学习活动,内容领域,减少“识字与写字”领域的学习活动,增加如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高思维水平的学习活动。第五,体现学习活动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针对综合练习中学习活动的设计策略,除与选文中第一点、第五点策略相同以外,还有三点策略,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学习活动设计凸显综合性,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综合训练。第二,要按照认知水平的层级来设计学习活动,由记忆类水平的学习活动逐渐过渡到创造类水平的学习活动。第三,内容领域与知识维度、认知维度紧密结合。本论文还开展了个案研究,以学习活动设计的策略为指导,单元目标、教学目标为导向,随机各选取四年级第一学期选文中和综合练习中的学习活动,对其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剖析分布状况存在优势与不足,运用学习活动设计的策略,对个案中的学习活动进行重新设计。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科书 学习活动设计 策略 个案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3.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3
- 一、研究缘起11-13
- (一)研究背景11-12
- (二)研究目的、意义12-13
- 二、研究综述13-18
-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13-15
-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15-17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发展水平17-18
- 三、核心概念厘定18-20
- (一)学习活动18-19
- (二)学习活动设计19
- (三)语文教科书中的学习活动设计19-20
- 四、研究内容20-23
- (一)研究问题20
- (二)研究思路20-21
- (三)研究方法21-22
- (四)论文框架22-23
-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分析的框架构建23-38
- 一、学习活动分析理论框架构建的依据23-29
-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23-24
- (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24-29
- 二、学习活动分析理论框架的形成29-38
- (一)学习活动分析框架设计29-32
- (二)学习活动分析框架的使用说明32-38
-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设计的现状分析38-75
- 一、选文中的学习活动设计的现状与分析38-59
- (一)各年段选文中学习活动分布的统计结果38-44
- (二)学习活动分布结果的分析与讨论44-56
- (三)选文中学习活动分布特征的小结56-59
- 二、综合练习中的学习活动设计的现状与分析59-75
- (一)各年级综合练习中学习活动分布的统计结果59-64
- (二)学习活动分布结果的分析与讨论64-72
- (三)综合练习中学习活动分布特征的小结72-75
-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设计的策略探讨75-85
- 一、选文中学习活动设计的策略探讨75-81
- (一)合理安排学习活动中各类知识的比重75-76
- (二)增加高认知水平的学习活动76-78
- (三)拓宽学习活动在内容领域中的分布78-80
- (四)年级之间的学习活动设计体现层级80
- (五)体现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80-81
- 二、综合练习中学习活动设计的策略81-85
- (一)学习活动设计凸显综合性82
- (二)按照认知过程层级设计学习活动82-83
- (三)内容领域与认知过程、知识维度紧密结合83-85
- 第五章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设计的个案研究85-98
- 一、选文中学习活动设计的个案研究85-90
- (一)个案说明85-86
- (二) 个案中的学习活动分布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86-87
- (三) 个案中的学习活动再设计87-90
- 二、综合练习中学习活动设计的个案研究90-98
- (一)个案说明90-92
- (二)个案中的学习活动分布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92-93
- (三) 个案中的学习活动再设计93-98
- 结语98-99
- 参考文献99-10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03-104
- 致谢10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杨;初中语文教科书注释编写与使用研究[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7期
2 叶春秀;谈谈语文教科书插图的功能[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3 姚本先,涂元玲;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人物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1期
4 姚瑰玲 ,王银辉;让语文教科书与课外阅读有机链接[J];教学与管理;2004年12期
5 李良品;李屹亚;;论中国近代语文教科书的特征与贡献[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6 巩靖宇;;《甜甜的泥土》:一篇不宜入选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文章[J];语文建设;2006年03期
7 王磊;;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生僻词语[J];语文建设;2006年12期
8 张永祥;;从语文教科书助学内容的功能看其设计的改进路向[J];教学与管理;2007年34期
9 王荣生;;对语文教科书评价的几点建议——兼谈语文教科书的功用[J];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11期
10 李芳;;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隐性价值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8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郑国民;;清末民初的白话语文教科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叶小凤;郑剑虹;;高中语文教科书题材、人物性别和人格词汇的定量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余婉儿;;香港及台湾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寓言篇章研究[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淑平;;挖掘教材 扩展教材[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5 刘吉文;;和学生一起钻研新课标语文教科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6 董蓓菲;;国内四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之比较[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春花;;论清代满蒙文语文教科书——《阿拉篇》(提要)[A];纪念满文创制4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C];2009年
8 陈莉娜;郑剑虹;;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人物性别、题材、人格形容词的定量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靳仕廉;;浅谈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困顿和对策[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无锡滨湖区教育局、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课题组成员 王星;清末民国语文教科书里的传统节日[N];中华读书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章红雨;语文教科书哪些名篇选用率高[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3 李林荣;文学经典与语文教科书[N];文艺报;2007年
4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课题组成员 姚颖;百年语文教科书中的“司马光砸缸”[N];中华读书报;2013年
5 常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科书[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6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郑宇;百年老课文的百年历程[N];中华读书报;2012年
7 邱洪瑞;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科书的语言问题[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渠县琅琊中学 刘光容;浅谈“文下注解”的作用[N];学知报;2010年
9 郑州二师 侯宏业;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历史演变[N];山西科技报;2001年
10 信海光;网络时代 更需“亲手翻书”[N];深圳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艳梅;语文教科书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皇友衍;中越两国初中语文教科书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平;商务版近代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探究(1904年-1937年)[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蔡小燕;语文教科书中的异域形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慧君;初中语文教科书助学系统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4 王爱华;民初初小语文教科书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丽;我国初中语文教科书结构之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王标;新课标高中语文教科书适切性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芳;语文教科书隐性价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勇;语文教科书练习活动的变革及其设计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付华丽;汉语文教科书编写模式的嬗变[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欣倩;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之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22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522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