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小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城镇小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开启,媒介融合浪潮的滚滚而来,使得媒介化、数字化生存再也不是科幻作品中描摹的场景,而成为了人们正在经历的现实。大众传媒带来的深刻变革使得身处其中的人们无时无刻不被媒介所包围和影响。拟态环境环境化,世界区域范围内信息资源垄断化、流向单一化等问题,使得提升全民媒介素养、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议题。而在此广博的议题中,提升小学生的媒介素养、研究其媒介素养教育实为当务之急。国内目前关于小学生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研究依然不够重视。少数关注小学生媒介素养的研究多选取城市小学生和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对于城镇小学生的关怀尚显不足。媒介素养关乎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需要研究者从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出发予以考察。在这一研究背景下,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以定性研究为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考察城镇小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探讨提升策略。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提出的背景和意义,系统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界定研究的核心概念,概述研究涉及的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设计。第二章城镇小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与统计分析,以天津市西青区四所城镇小学的调查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描述了当前城镇小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提供研究切入点和现实素材,并结合深入访谈和现有研究的部分成果总结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章城镇小学生媒介素养缺失成因分析,结合第二章分析的主要问题,深入剖析问题的原因。第四章城镇小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策略探寻,立足文献研究和深入访谈的部分结果,借鉴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的优秀成果和成功经验,着眼宏观发展与微观实践,探讨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策略,以此提升城镇小学生的媒介素养。第五章结论,回述研究的主要结论,分析研究不足并提出展望,探讨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正如一位学者曾表述的那样,“如果说媒介研究关怀的是‘解释世界’,那么媒介素养则强调的是‘改变世界’”①。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媒介生态,如何定位适合我国国情并兼具可行性的媒介素养教育方式以提高城镇小学生的媒介素养,赋予他们以理解媒介、辨别媒介、创造性使用媒介的能力是本文探讨的终极要义。本文虽管中窥豹,但从研究对象选取的角度填补了当前媒介素养研究的部分空白,为探讨并出台更具全面性、适应性和公平性的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方案提供了部分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城镇小学生 媒介素养 提升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5.5;G206-4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章 绪论12-26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12-14
- 1.1.1 研究的背景12-13
- 1.1.2 研究的意义13-14
- 1.2 文献综述14-19
- 1.2.1 国外媒介素养研究现状14-16
- 1.2.2 国内媒介素养研究现状16-19
- 1.3 概念界定19-20
- 1.3.1 媒介素养的概念19-20
- 1.3.2 媒介素养的构成20
- 1.4 理论基础20-22
- 1.4.1 社会化理论21
- 1.4.2 使用与满足理论21
- 1.4.3 培养理论21-22
- 1.4.4 知沟理论22
- 1.5 研究方法22-26
- 1.5.1 文献研究法22
- 1.5.2 问卷调查法22-24
- 1.5.3 深度访谈法24-26
- 第二章 城镇小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与统计分析——以天津市四所城镇小学的调查为例26-40
- 2.1 城镇小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分析26-35
- 2.1.1 媒介接触环境26-28
- 2.1.2 媒介使用能力28-30
- 2.1.3 媒介知识能力30-31
- 2.1.4 媒介批判能力31-34
- 2.1.5 媒介创作能力34-35
- 2.2 城镇小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35-40
- 2.2.1 媒介互动较少,娱乐偏向显著36-37
- 2.2.2 媒介常识薄弱,易生媒介崇拜37-38
- 2.2.3 媒介辨别模糊,分析反思不足38
- 2.2.4 媒介创作匮乏,参与意识欠缺38-40
- 第三章 城镇小学生媒介素养缺失成因分析40-47
- 3.1 我国媒介生态下国民媒介素养水平整体偏低40-42
- 3.1.1 “绝对权威”的媒介认知下,媒介素养形成的土壤贫瘠41
- 3.1.2 社会转型大潮中,不良媒介现象对自发媒介素养的拷问41-42
- 3.1.3 媒介全球化挑战中,媒介素养发展再受冲击42
- 3.2 二元社会结构制约下媒介素养发展显著失衡42-43
- 3.2.1 经济技术发展局限下的“硬件”缺乏42-43
- 3.2.2 内容分配关注不均下的“软件”失衡43
- 3.3 资源与意识缺乏下媒介素养教育开展不利43-47
- 3.3.1 媒介素养研究根基较浅,未能引发广泛重视43-44
- 3.3.2 思想认识制约,家庭与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缺位44-47
- 第四章 城镇小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策略探寻47-63
- 4.1 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与原则47-49
- 4.1.1 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理念与原则借鉴48-49
- 4.1.2 城镇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理念与原则初探49
- 4.2 三位一体的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策略49-63
- 4.2.1 社会——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多元支撑49-57
- 4.2.2 家庭——践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基础软力57-59
- 4.2.3 学校——落实媒介素养教育的先锋阵地59-63
- 第五章 结论63-66
- 5.1 研究结论63
- 5.2 研究不足63-64
- 5.3 展望64-66
- 参考文献66-68
- 附录68-70
- 致谢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连利;王佳琦;;我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进展与缺失[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刘丹;;论高职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培养[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仇加勉;王平原;;媒介素养教育之我见——从“媒介素养要从青少年抓起”谈起[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道格拉斯·凯尔纳;杰夫·谢尔;刘晶晶;王莹;;迈向批判性媒介素养:核心理念、争鸣、组织与政策[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11期
5 陈梅芬;范颖;;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漳州师范学院为例[J];软件导刊;2007年24期
6 桂琳;;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辨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24期
7 肯斯汀·大卫;王X;卢楠楠;;媒介素养:美国的发展和国际溯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02期
8 陈晓煌;;大学生媒介素养欠缺问题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Z2期
9 李昱;;试论儿童媒介素养及其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10 史雅娟;;媒介素养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旦;郭丽华;;媒介观念与媒介素养研究——20世纪西方媒介素养研究综述[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2 凯丽·巴查尔格特;;媒介素养与媒介[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路鹏程;骆杲;王敏晨;付三军;;我国中部城乡青少年媒介素养比较研究——以湖北省武汉市、红安县两地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4 林火灿;邓靖;高健;黄冲;余易安;邢佰英;;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媒介素养差异比较——对京皖两所中学农民工子女的实证研究[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5 李晶;;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居民媒介素养——对浙江金华农村居民媒介素养现状的实证调查[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6 倪琳;;中国小学媒介素养调查及课程实施策略——一份来自上海的报告[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7 单晓红;;城市女性媒介素养状况调查——以昆明市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8 李德刚;;新媒介素养:参与式文化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的转向[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9 周葆华;;从媒介使用到媒介参与:中国公众媒介素养的基本现状[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10 何村;白悦;;农村中小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的启示与思考[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大勇;媒介素养相关概念及内涵[N];吉林日报;2010年
2 75100部队政治部 马必强;多样化军事任务呼唤高媒介素养[N];解放军报;2011年
3 郑福汉;提升领导媒介素养“功夫在诗外”[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陈睿姣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媒介素养与包容性社会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华中师大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博导 江作苏;媒介素养应成为大学生必备常识[N];光明日报;2013年
6 周宗顺;重视提升官兵媒介素养[N];解放军报;2013年
7 河南省灵宝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蒋小平;提升媒介素养理念先行[N];检察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侯丽;区别对待“新闻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张 楠;网络:推动媒介素养发展[N];中华新闻报;2004年
10 骆敏 徐小立;媒介素养:信息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N];中华新闻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晓华;媒介素养与少数民族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2 江宇;家庭社会化视角下媒介素养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3 吴靖;小学媒介素养“晶体”课程实施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菁;兰州市中学生媒介素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彭晨霞;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媒介素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孙文彬;媒介素养内涵演变与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朱佶;基于创感教育的高中生媒介素养培养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谭浪;青少年媒介素养现状和趋势[D];暨南大学;2010年
6 姚磊磊;潍坊市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平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村官媒介素养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8 闫乔;山东民营企业家媒介素养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9 赵丽;小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许明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40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540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