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5 21:30
本文关键词: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现状研究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在急剧的社会变迁过程中,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所形成的一个独特群体。这些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活和学习普遍缺乏亲情的关爱和呵护,面临教养、安全、健康等诸多问题,而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备力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本文围绕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这一主题,依照调查问题、提出问题、分析成因、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四川省留守儿童之家的实地调研为基础,对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和研究,力求为有关方面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事实依据和建议。本研究共包括四个章节:第一章是论文的引言,首先对文章的选题背景、意义和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概念做了简明的阐述。其次,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对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进行分析,确定研究目的。最后,简要描述了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说明了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是理论研究章节。本章节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相关概念和内涵,阐释了研究展开的过程和调查结果,是论文的数据支撑部分。第三章是综合分析部分。研究通过对政策、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多方面寻找留守儿童思想品德问题的成因。提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方面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第四章是问题解决部分。结合上一章节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出发,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
【关键词】:四川省 农村留守儿童 思想品德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引言10-21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0-13
- (一)选题背景10-11
- (二)选题意义11-13
- 二、农村留守儿童概念界定13-14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4-18
- (一)国外研究现状14-15
- (二)国内研究现状15-18
- 四、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本文的创新18-19
- (一)现有研究的不足18-19
- (二)本文的创新19
-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19-21
- (一)研究思路19
- (二)研究方法19-21
- 第二章 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分析21-30
- 一、四川省基本情况21
- 二、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现状调查21-23
- (一)调研基本情况21-22
- (二)调研结果22-23
- 三、调查过程的展开23-24
- (一)前期准备阶段23
- (二)调查阶段23-24
- (三)资料的梳理、对比和论文的形成阶段24
- 四、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现状24-30
- (一)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意识弱24-25
- (二)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冷漠25-27
- (三)心理韧性品质总体水平较高,有利于应对困境27-28
- (四)父母单方外出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比父母双方都外出学生高28-30
- 第三章 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0-36
- 一、政策不完备的影响因素30-32
- (一)户籍制度制约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31
- (二)不健全的对外出务工者权益保障制度影响其子女品质的培养31-32
- (三)农村道德教育资源缺乏不利于留守儿童思想品德的效果32
- 二、不良环境的影响因素32-34
- (一)社会劣质文化的毒害33-34
- (二)叛逆型同辈群体的影响34
- 三、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缺失相互的协同配合体系34-36
- 第四章 提升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36-52
- 一、完善制度体系,加强道德提升的制度保障36-38
- (一)消除户籍制度障碍37
- (二)推动城乡教育统筹,促进教育公平37-38
- (三)推进考评体系,形成整体联动多方评价的机制38
- 二、重视家庭参与: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38-42
- (一)加强重视,父母要真正担起留守儿童教育的大旗39-41
- (二)加强引导,,让父母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41-42
- (三)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功能上融合42
- 三、巩固学校中坚:夯实留守儿童教育主阵地42-45
- (一)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42-43
- (二)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43-44
- (三)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主导者的作用44-45
- (四)发掘学校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大力开发朋辈教育资源45
- 四、培育社区功能:巩固关爱留守儿童的“防线”45-47
- (一)完善社区关爱体系45-46
- (二)发挥农村社区思想品德教育功能46-47
- (三)加强对渗入农村的不良文化的监管47
- 五、扩大社会参与:探索建立社会各界协同参与的关爱模式47-50
- (一)加快推动地方配套政策,完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政策体系47-48
- (二)探索建立多元协同的关爱体系48
- (三)吸引和带动各方力量的投入48-49
- (四)引导社会力量自觉投入建设工作49-50
- 六、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互补作用50-52
- 致谢52-53
- 参考文献53-5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5
本文编号:545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545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