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排球传统项目开展情况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23:14

  本文关键词: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排球传统项目开展情况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排球传统项目学校 北医附小 体育俱乐部 教学训练管理


【摘要】:随着排球在学校的发展,使得一部分学校在排球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校的一种特色项目,进而发展成为排球传统项目学校。为培养排球后备人才、贯彻素质教育、养成终身体育运动兴趣和锻炼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针对北医附小己经取得的很多成绩,无论是在全国青少年软气排球还是在北京市传统项目学校组织的排球比赛当中都获得了出色的成绩效果,对分析该学校的排球传统项目在小学科学管理情况及研究这一个案,对其他小学具有长远重要的参考意义。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北医附小排球特色项目获得的显著成效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北医附小从建立排球队以来共有17年的发展历程,在教学、训练活动及竞赛方面获得了显著成效,是北京市海淀区小学排球传统项目成功发展的典范案例。2.教练员的积极性及奉献精神是北医附小排球队长期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排球队队员之间形成很强的合作及团队意识,形成优良“一帮一”队风,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团队良好循环。3.北医附小的学生从事传统的排球项目活动,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不仅加强了体育工作,而且在体教结合的形式下,培养更多的体育后备人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排球传统项目活动形式多样化,但并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4.邻近的北航附中作为全国排球基地校,与北医附小以俱乐部形式开展中小学体育联动活动,有力的促进了两所学校排球的双向发展,也为此奠定了稳定的人才输送基础,达到优势资源合理化分配。5.北医附小排球传统项目的发展,受教练员及体育教师的影响很大,训练成绩的好坏大部分都是和教练员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教师又担任着教练,他们需要把教学任务做好还需要兼顾排球队的日常训练工作,这种情况难免会由于教练员任务繁重的因素而影响训练效果。本文对上面所呈现的近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1.运用体育和教育资源相结合的培养措施,继续加强排球的普及程度;2.结合多种训练形式,完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管理;3.扩展运行模式,不能单靠传统校经费拨款;4.创新培养模式,结合中学俱乐部联合培养;5.加强教练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使教练专职化,使其得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排球传统项目学校 北医附小 体育俱乐部 教学训练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23.8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1 前言8-15
  • 1.1 选题依据8-9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9-10
  • 1.2.1 研究目的9
  • 1.2.2 研究意义9-10
  • 1.3 研究任务10-11
  • 1.4 文献综述11-15
  • 1.4.1 中国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11-12
  • 1.4.2 关于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界定12-13
  • 1.4.3 中国关于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研究现状13-15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5-19
  • 2.1 研究对象15
  • 2.2 研究方法15-19
  • 2.2.1 文献资料法15
  • 2.2.2 问卷调查法15-18
  • 2.2.3 专家访谈法18
  • 2.2.4 实地调查法18
  • 2.2.5 数理统计法18-19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19-39
  • 3.1 北京市海淀区小学体育传统项目的开展情况19-20
  • 3.1.1 北京市海淀区小学体育传统项目的开设情况19
  • 3.1.2 介绍北医附小排球传统项目开展的具体情况19-20
  • 3.2 北医附小排球教学情况分析20-25
  • 3.2.1 排球课开设情况20-21
  • 3.2.2 北医附小排球课教学基本目标现状与分析21-22
  • 3.2.3 排球教学教案及教材使用情况22-24
  • 3.2.4 排球教学内容设置情况24
  • 3.2.5 教学条件24-25
  • 3.3 北医附小排球课后一小时活动开展情况分析25-27
  • 3.3.1 俱乐部形式的课后一小时活动开展情况分析25-26
  • 3.3.2 俱乐部形式的课后一小时排球活动组织管理情况26
  • 3.3.3 北医附小俱乐部与北航附中青少年俱乐部合作开展情况26-27
  • 3.4 北医附小课余排球训练情况与分析27-36
  • 3.4.1 课余排球训练保障体系情况分析27-35
  • 3.4.2 课余排球训练管理情况分析35-36
  • 3.5 北医附小排球竞赛组织情况分析36-37
  • 3.6 北医附小排球传统项目发展情况总结与归纳37-39
  • 3.6.1 排球传统项目开展成功经验的总结37-39
  • 3.6.2 排球传统项目发展制约因素的归纳39
  • 4 结论与建议39-41
  • 4.1 结论39-40
  • 4.2 建议40-41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45
  • 附件45-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家珍,刘冰,朱培厚,武晓君;从媒体的角度探析中国排球市场低迷的原因与对策[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王强;中国职业排球联赛的初步分析与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王忠伟;谢玮;单凤军;;影响我国排球联赛上座率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朱欣华;;影响“2+1项目”中排球项目开展因素的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图元策;;我国排球联赛体制改革研究[J];网络财富;2010年21期

6 张五平;;娱乐排球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探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1期

7 李震;窦彦丽;;高校排球教师职业态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山西省体育院系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8 马得平;;我国排球赛事市场化运作的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4年01期

9 陈正炎;宋希;;江苏省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排球项目学生人数的变化分析与研究[J];教师;2012年10期

10 武云飞;铜山——全国排球特色县[J];中国排球;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亚美;;排球项目的制胜规律研究[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张兴林;许益芳;葛春林;;我国排球青少年后备力量调查及北京奥运战略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张鹏;;初中排球“低网”竞赛性教学的实验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4 陈贞祥;仰红慧;;Data Volley软件在我国排球技战术统计分析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2012)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苏畅;排球:积跬步至千里[N];中国体育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林永成;“排球之乡”名声如何打得更响[N];海南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侯志红;排球为复兴寻找出路[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汪大昭;排球联赛渐入佳境[N];人民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李长云;多发金牌会吸引更多孩子打排球?[N];人民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苏畅;中国排球联赛改革势在必行[N];中国体育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宋明恢;高沈阳解析中国排球联赛[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8 朱正义;培养2008奥运人才构建排球“彩虹工程”[N];中国体育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侯志鸿;中国排球启动八年夺冠计划[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李云华;宁夏体育产业何觅“点金”之门?[N];宁夏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欣;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开升;“健康第一”指导下山东省部分普通高校排球项目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文;甘肃省普通高等院校排球教练员智能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林锋;新农村排球文化建设与发展驱动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洁;安阳市区高级中学排球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陈彦泽;山东省青少年排球教练员队伍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宏韬;黑龙江省中学生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5年

7 原田;北京市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5年

8 孙培全;核心力量训练对普通高校排球专项学生弹跳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5年

9 王志伟;山东省部分高中排球项目传统学校排球训练的开展现状与对策分析[D];扬州大学;2015年

10 韩雷;湖南省体育高考排球辅项训练方法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71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871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f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