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团成员心理契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基于组织承诺的中介效应分析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社团成员心理契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基于组织承诺的中介效应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社团 心理契约 组织承诺 工作绩效 中介效应
【摘要】:通过阅读文献及对大学生社团现状、发展问题进行调研后,选取组织承诺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大学生社团成员心理契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并构建了中介模型及相关假设。借鉴国内外心理契约和工作绩效的成熟量表,结合大学生社团特点,编制问卷在高校发放并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社团成员心理契约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2)组织承诺在大学生社团成员心理契约和工作绩效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
【关键词】: 大学生社团 心理契约 组织承诺 工作绩效 中介效应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一、绪论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经济社会,一个组织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组织成员的绩效水平,实现组织目标。大学生社团发展势头旺盛,新型社团不断崛起,为不被淹没在发展潮流中,必须提高自身竞争力,归根结底就是提高社团成员的工作绩效。该研究从心理契约出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海滨;;组织承诺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基于员工信任的调节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2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魏峰,张文贤;国外心理契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年02期
2 黄焕山;员工报酬满意度论[J];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夏凌翔,黄希庭;论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李原,郭德俊;组织中的心理契约[J];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5 凌文辁,郑晓明,张治灿,方俐洛;组织心理学的新进展[J];应用心理学;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荣波;发展大学生社团的意义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08期
2 刘梅,徐经忠;高校大学生社团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3 曹国圣,申勤俭;大学生社团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南京农专学报;2002年04期
4 张江林;当代大学生社团工作的实践及思考[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03期
5 余启泉;试论大学生社团运作和管理的原则[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01期
6 冯国森;;幸福感与大学生社团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年21期
7 李雪梅;;浅析大学生社团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7年05期
8 杨喜添;;浅议大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樊欣欣;;大学生社团运作机制探析[J];世纪桥;2008年18期
10 纪英;;在高校大学生社团中开展党建工作的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邵生;;关于设立大学生社团导师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10年
2 郭文虹;;论大学生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3 蔡加珍;;大学生社团工作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莆田学院学生社团为个案[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5年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黄建;;高职院校的社团建设策略[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路平 通讯员 团萱;首届广东大学生社团节上演[N];广东科技报;2013年
2 记者 路平;大学生社团为社会进步传播正能量[N];广东科技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铁铮 本报通讯员 王磊 徐博涵;北林大学生社团凸显绿色[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4 白城师范学院讲师 李菊;大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N];吉林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任维东;关爱扶持大学生社团成长[N];光明日报;2014年
6 通讯员 陈醉邋王国海 记者 严红枫;宁波四个大学生社团合开“校办厂”[N];光明日报;2007年
7 见习记者 陈醉邋通讯员 王国海;四个大学生社团合开“校办厂”[N];浙江日报;2007年
8 修桂芳 岳林涓;大学生社团开启实践之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9 本报记者 韩士德;叩问大学生社团热[N];科技日报;2009年
10 ;新“上山下乡”大学生社团试解“三农”难题[N];人民政协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洋;高校公益社团发展困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2 吕迎春;高校贫困大学生社团参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瑞;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和措施探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邓莎莎;大学生社团的组织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冯琴;云南省大学生社团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小莉;1917-1927年北大学生社团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7 王红红;当代大学生社团变革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8 周伟军;大学生社团功能的社会学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9 王东黎;大学生社团生命力调查研究[D];大理学院;2012年
10 焦健;理工科高等学校大学生社团可持续发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82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082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