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儒家“比德”思想的教育意涵
本文关键词:论先秦儒家“比德”思想的教育意涵
【摘要】:儒家的"比德"是艺术性地师法自然,它以具体事物的某些特点描绘人类抽象的精神品格,使人从天地万物中获得启迪、受到熏陶,其实质就是寄情万物,皆以养德,发现人生的意义。先秦儒家"比德"思想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教育意涵相当深远:既奠定了先秦儒家厚德的文化基础,又增加了对自然的审美情趣,更凸显了全面完善的君子人格之美。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4YJA880063)
【分类号】:G40-092
【正文快照】: 先秦儒家的“比德”之说就是用自然事物的某些特点来比附、象征或描绘君子等理想人格的某些高尚的精神品质,从而使君子人格变得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比德”是儒家诗性德育的重要形式,它以自然事物隐喻道德人格,化普通物象为具体精神来陶冶人格,具有超然脱俗的诗化境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齐家,张理智;孔子仁学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闵顺琴,卢和乐;《诗集传》词语训释商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吴树勤;杨学坤;;以公心辨:辩论理念的回归与超越[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吴树勤;;礼学视野中的天人统一论——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实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4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5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6 陆建华;荀子礼法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白兆麟;蔡英杰;;《老子》“道经”首篇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陆建华;;墨子之礼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丁成际;;“各得其宜”与“群居和一”——荀子“群己之辨”的价值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丁成际;;荀子礼之功能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则远;;略论“物感说”之“感”:文学创作的本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朱海燕;王秀萍;刘仲华;;中国传统茶禅美学思想研究[A];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俊潮;杨定;;蜚”、“,
本文编号:1272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272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