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斯金纳行为主义与乔姆斯基心智主义范式的冲突与互补——基于自闭症儿童语言干预效用的考量
本文关键词:论斯金纳行为主义与乔姆斯基心智主义范式的冲突与互补——基于自闭症儿童语言干预效用的考量 出处:《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行为主义 心智主义 先天与后天 自闭症儿童语言评估与干预
【摘要】:斯金纳言语行为理论与乔姆斯基生成语言学理论由于在本体、认识以及方法论等层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分属两个不同的研究范式。虽然一般认为,乔姆斯基对于斯金纳《言语行为》一书的长篇书评,给了行为主义致命的打击,促成了心理学及语言学研究的认知主义转向,但实际上斯金纳的理论并没有从此销声匿迹。行为主义强盛的生命力主要在于:它在自闭症儿童言语行为评估与干预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因此,乔姆斯基与斯金纳关于人类语言问题的理论观点,相互之间具有高度的互补性,二者都是我们全面认识人类语言本质必不可少的理论视角。
[Abstract]:The theory of Skinner ' s Speech Act and Chomsky ' s theory of generative linguistic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Chomsky ' s theory of linguistics , which are different in ontology , understanding and methodology .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交流科学与障碍系;
【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研究成果(优势学科代码:20140901)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一般认为,乔姆斯基1959年针对斯金纳《言语行为》一书发表的书评“打响了‘认知革命’的第一枪”(HergenhahnHenley,2013,p.589),为心理学从行为主义范式转向认知主义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并且深刻影响了其后心理学家对行为主义的看法。然而,心理学史专家D.P.Schultz与S.E.Sch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中;;应用行为分析的维度对孤独症行为矫正的提示[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年01期
2 陈国华;杨华;;批判与沉默的背后——解读斯金纳的《言语行为》与乔姆斯基的书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明;试论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对立与统一[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曹召伦,李晓明;医学心理学的新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方双虎;;威廉·詹姆斯与人本主义心理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梁国强;;作为对生活世界适应的艺术——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看艺术活动的本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5 宋玉坤;贾林祥;;罗洛·梅存在分析理论对心理治疗的指导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6 杨晓军;;体育教学中社会认知规律的应用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5期
7 赵建平;;自我概念研究述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杜彬武;;洛克的二重经验论及其影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朱宏霜;;当代青少年内隐性焦虑的生成与化解——以精神分析为视角[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裴哲峰;;谈造型基础训练中的悟理观[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安钊;雷育生;郭红芬;;基于认知特性的IETM界面设计[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刘男;张建国;;医院住院部避难空间的和谐设计[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赫晓霞;栾胜基;;农户经济行为与农村环境变迁的响应关系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4 刘小涛;;学习理论论证与模块性假定——乔姆斯基的二难[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5 石建军;贺玉龙;常书金;;行为理论是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的基础[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6 马英德;;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创建有效化学课堂教学——坚持以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陶丽;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成长轨迹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4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周玉芝;凯尔森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邵二辉;西南少数民族和谐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邓磊;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鲁杰;中医意象思维的心理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陈文勇;科学中的主体及其实践[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超;苏格兰启蒙政治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峗;“来访者中心”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柳中华;大学生就业压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的关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陆永婷;影响幼儿入园焦虑的家庭因素个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康娜;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教育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丁雅敏;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传播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维;心理氛围对企业员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晓燕;高中“函数”探究式教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陆春英;高中生体育成就动机、体育学习态度与体育成绩相互关系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邓楠楠;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卑感和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蕴如;演奏直觉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N.Chomsky;王宗炎;;评斯金纳著《言语行为》(上)[J];国外语言学;1982年02期
2 张文霞;试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教学;2005年03期
3 罗立胜;刘延;;语言学习的“强化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3期
4 刘延;;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对外语学习的指导意义[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09期
5 石萍;于情;郭少芹;李宇;;应用行为分析法治疗儿童孤独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52期
6 骆大森;斯金纳行为主义科学哲学中的操作主义观点[J];心理科学通讯;1982年05期
7 叶浩生;;行为主义的演变与新的新行为主义[J];心理学动态;1992年02期
8 伍麟,车文博;斯金纳激进行为主义的一个理论特色及其反思[J];心理学探新;2001年04期
9 胡壮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何批而不倒[J];英语教师;2008年04期
10 乐国安;;从华生到斯金纳——新老行为主义者的比较[J];外国心理学;198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乐国安;论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关于人的行为原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82年03期
2 乐国安;;论斯金纳的“行为技术学”[J];心理学探新;1982年02期
3 王景和;论斯金纳与布兰沙德关于意识问题的公开辩论[J];心理学报;1983年04期
4 刘华;;从斯金纳学习理论角度分析广告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塑造[J];大众文艺;2013年01期
5 张芳山;涂宪华;;公民与修辞——兼论昆廷·斯金纳的公民理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王超;;走进行为主义——浅析斯金纳的《超越自由与尊严》[J];大众心理学;2013年09期
7 高建江;斯金纳的个性理论要点[J];心理科学通讯;1990年04期
8 韩兆明;;斯金纳强化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年07期
9 王芳;;昆廷·斯金纳的“历史语境主义”探讨[J];历史教学问题;2008年05期
10 张芳山;涂宪华;;从观念到语境:近代西方思想史研究范式转向——兼论“斯金纳革命”对思想史研究的贡献[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傅烨珉;斯金纳:规模不等于效益[N];上海金融报;2007年
2 李宏图;“斯金纳式的革命”[N];中华新闻报;2006年
3 记者 陈晓刚;麦当劳两易CEO “变化意味着挑战”[N];中国证券报;2004年
4 郎楷淳;麦当劳“最新厨师”面对挑战[N];经理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芳;论昆廷·斯金纳的政治思想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迟晓蕾;“跨文本、跨语境”—斯金纳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96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396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