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线实践社区COP助学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 教师在线实践社区 质量评价体系 助学服务 出处:《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师在线实践社区中教师的研修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助学服务质量,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师在线实践社区助学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是确保助学服务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本研究借鉴已有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并针对教师在线实践社区助学服务的特点,构建了教师在线实践社区助学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既体现了服务质量的普适性评价标准,也着重反映了教师在线实践社区助学服务在社会支持、认知支持、学术支持和管理支持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本文依据所构建的教师在线实践社区助学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119名参加教师在线实践社区一年以上的教师进行了各指标期望值和实际感受值两项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该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内在信度一致性;(2)应用实践表明,该评价体系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助学服务质量状况;(3)对助学服务的评价数据分析结果,可进一步挖掘助学服务经验,并为改进助学服务提供策略依据。
[Abstract]:The effect of teachers' study in online practice community depends largely on the quality of student assistance service, and an effect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ers' online practice community learning service quality is established. This study draws lessons from the exist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service quality, and aims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s' online practice of community service. The evaluation system not only embodies the universal evaluation standard of service quality, but also emphasizes the social support and cognitive support of teachers' online practice community learning service. The special requirements of academic support and management support. 119 teacher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online community of practice for more than one year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wo questionnaires, namely, expectation value and actual perception val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valuation system has high reliability and consistency. The evaluation system can comprehensively reflect the quality of student aid service in teachers' online practice community and analyze the results of evaluation data of student aid service. It can further excavate the experience of student aid service and provide a strategic basi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 aid service.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的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构建与应用”(课题编号:DCA130227)资助完成
【分类号】:G434;G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丁新,武丽志;远程教育质量:一种服务的观点[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3期
3 樊文强;靳会峰;;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学生感知服务质量评价个案研究——基于“内容-品质”二维框架和SERVPERF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12期
4 王陆;张敏霞;杨卉;;教师在线实践社区(TOPIC)中教师策略性知识的发展与变化[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4期
5 熊文;;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的软性影响因子及评价模型[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20期
6 朱祖林;陈丽;;远程学习支持服务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2期
7 王陆;;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9期
8 王陆;;教师在线实践社区COP的绩效评估方法与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丽萍;;论教师实践知识及其彰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翟莉;;论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对职前教师专业化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王玲;谢艳阳;;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李丽;陈永杰;陈维;;实践性知识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金本能;强晓华;;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王琳;;高校教师评价与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鲍东梅;;现代远程教育在社区教育中应用的实践研究[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8 李静;;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基层电大个性化课程教学——以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为例[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王江涛;;职业学校教师知识分享及其分享方式探讨[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姜辉;;英语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主体地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高宏钰;;在高校—幼儿园伙伴合作中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刘赣洪;危文斌;;教育叙事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吴晓波;;以发展为核心:现代远程教育教师培养的价值取向[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马达;;行动研究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冯涌;;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三环”理论与化学教育期刊学习[A];第二届《化学教育》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邓睿;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岩松;基于胜任力的高校辅导员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张长城;中学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星;城市初中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明颖;美国教师职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实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曼红;教师的课堂情境知识及其建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贺忠红;高校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许红敏;南京晓庄学院顶岗实习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哈琴;双语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刚;教育实习网络支持平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苟健;H大学师范生“三习”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艳萍;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用语的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爱兰;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同课异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祖林;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问卷结构设计的信度效度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何育萍;发展:教师评价工作的支点——目前教师评价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4 邱微;张捷;;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的实证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5期
5 徐皓;理解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深思[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23期
6 周蔚;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现状研究——一项针对学习者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3期
7 赵建华;;知识建构的原理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8 王陆;杨卉;;基于真实性评估的教师专业学习与培训[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9 王陆;张敏霞;;一种改进的基于教师凝聚子群的远程合作学习圈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10 冀津;徐志立;;知识地图——实现高校教师知识共享的重要工具[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2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增武;360度反馈在教师绩效考核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丽华;徐济超;;国内外实践社区理论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10年10期
2 石文典;韩海燕;;实践社区行为特征及其研究展望[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朱彬;;知识管理的新趋势——实践社区的隐性知识共享与创新机理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王陆;;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9期
5 周信;;实践社区中的知识共享[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3年07期
6 石文典;刘芬;钟高峰;;实践社区沟通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2期
7 李志宏;朱桃;;基于加权小世界网络模型的实践社区知识扩散研究[J];软科学;2010年02期
8 张敏霞;房彬;;教师在线实践社区中的资源建设理论与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9期
9 王陆;;教师在线实践社区中不同教师群体的反思水平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10 朱彬;;实践社区的隐性知识共享与创新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韩海燕;石文典;;实践社区行为特征研究新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付立巍;石文典;;实践社区与员工工作绩效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杨丽恒;石文典;;实践社区中隐性知识转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欣;石文典;;实践社区面对面沟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刘芬;石文典;;实践社区的沟通模式与隐性知识的传播[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艳梅;王娟;石文典;;大学生学习型实践社区发展与组织承诺[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玲玲 记者 许晓楠;在校大学生“应聘”社区工作者[N];大连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一凰;上海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社区认证制度的“执行失灵”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肖祥云;企业实践社区知识共享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周克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知识管理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46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546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