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本文选题:微课 切入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出处:《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化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随着微时代的来临,简短,教学材料小,灵活性强的"微课程"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被引入课堂。微课程注重于知识重点的讲解,因为是微课,因此课程时间长度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重点是让学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教学活动设计,它不是简单地利用软件技术整合课程内容,而是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完美结合,学生在教师构建的虚拟的世界中学习理论知识,使简单枯燥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使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利用微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容易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从而快速、全面地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同时可引导学习者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
[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 mobile terminals, with the advent of the micro-era, short, small teaching materials, flexible "micro-curriculum"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the classroom as a new teaching method. Because it is a micro-class, the duration of the course is generally controlled at about 10 minutes. The emphasis is on enabling students to construct knowledge and develop their abilities. It takes students as the center, attaches importance to learning situations, resources, and instructional activity design. Instead of simply using software technology to integrate curriculum content, it combines theory and practice perfectly, and students learn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the virtual world built by teachers. The simple and boring cramming classroom teaching is transformed into a rich and colorful learning process, and the students change from passive learning to active learning, so that learning activities are combined with real life, and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micro-lessons. It is easier to integra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national education so as to transfer the positive energy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quickly and comprehensively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guide learners to think at a higher level.
【作者单位】: 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711;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美娟;;由真值表到逻辑函数表达式的过程——高职微课教学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26期
2 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10期
3 张莲珠;;“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应用中的前景探析[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4 谭姣连;徐晓东;;用视频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11期
5 程潇;官翠玲;;“微课”(micro-lecture)在《现代物流学》精品课程建设中的融合[J];经营管理者;2013年31期
6 李会丽;金国华;吴亚芬;;大学物理学课堂教学嵌入微课程的必要性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31期
7 丁环来;;用户体验角度分析中小学微课堂平台设计与搭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03期
8 田俊梅;王国枝;赵兴勇;吕高;;“电机学”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年06期
9 桑海翎;;论电大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资源的构建[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10 刘健智;王丹;;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晓苗;;微型学习在信息安全培训中的设计研究[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李明;;微课程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职协2014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4年
3 王静;先德海;;系统解剖学微课程设计与开发[A];第五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4 卫玉;金慧;;高校公共计算机微课程设计与开发[A];计算机与教育:实践、创新、未来——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虹;“医学统计学”微课程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学习分析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新英;中学数学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2 袁金超;基础教育微课资源设计开发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赵冀;基于TED学习模式的《电视教材制作》微课程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4 赵小蕊;微课在银川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4年
5 王晓丽;TPACK框架下体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赵婷;微视频在初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宁夏大学;2014年
7 陈川;基于微课程的自主学习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赵毅;面向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高校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周新;微课程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设计和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孔庆岩;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玉芹;钟洪蕊;;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教学设计与开发的内容分析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12期
2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3 顾凤佳;李舒愫;顾小清;;微型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4 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21世纪:大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5 孙众;马玉慧;;课堂教学视频的力量——网络时代教师群体学习的新渠道[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6 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1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丹;微型课程的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相方莉;;浅谈“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软件工程师;2014年08期
2 潘行汉;;有效学习与微课信息技术[J];新课程学习(下);2014年07期
3 张建民;;高校微课作品制作技巧探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4年03期
4 张雪松;;微课在农村初中教学中的尝试[J];新课程(下);2014年06期
5 孙小蒙;葛元殠;叶大鹏;;微课建设与学生发展的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年24期
6 肖安庆;李通风;谢泽源;;微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优势与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年10期
7 邓飞;王玉英;;关于微课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的有关探析[J];中小学电教;2014年04期
8 蒋成杰;;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11期
9 唐柱斌;肖志坚;梅少敏;;微课发展辨析及构建评价[J];中国电力教育;2014年12期
10 滕藤;;浅论微课资源的开发[J];科技风;2014年11期
,本文编号:1651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651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