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多元识读能力培养
本文选题:微课 + 翻转课堂 ; 参考:《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11期
【摘要】:随着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已成为一种必然。本文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解读了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然后探讨了多元识读能力的内涵,最后结合新伦敦小组提出的四种培养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的方法,探索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多元识读能力培养。
[Abstract]:With the mutual penetration of multiculturalism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s inevitable to cultivate students' pluralistic reading ability.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first interprets the concepts of micro-class and flipping class, and on this basis, constructs the flipping classroom model based on micro-lesson, and then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multi-reading ability. Finally, combining with the four method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multiple reading ability, the paper explores the cultivation of multiple reading ability under the mode of "flipping classroom" based on micro-lesson.
【作者单位】: 蚌埠学院外语系;
【基金】:2014年蚌埠学院院级项目(2014SK28)
【分类号】:H319;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04期
2 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3 徐立红;;教育语篇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素音;;多媒体英语课堂中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和传递[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田鑫;;大学英美文学赏析中多模态教学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3 郭炎武;罗小娟;;多模态协同在儿童口语交际教学中的本体价值[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刘艳方;;多模态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5 彭漪;杨海燕;;多模态平面商业广告语篇的整体意义构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赵秀凤;苏会艳;;多模态隐喻性语篇意义的认知构建——多模态转喻和隐喻互动下的整合[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张时倩;;中外两则企业图标的多模态对比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8 杨洪玉;;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浙江工商大学百年校庆标识为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9 胡慧慧;;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为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10 曲雯;;藏区高校双语教学英语写作课堂多模态话语分析[J];才智;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党军;;双语词典的多模态化——用户·词典·编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广州;;从多模态话语理论角度来看交际教学法中的角色扮演[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义君;;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模式研究[A];教育科学的探索——北京联合大学教育科研论文集[C];2013年
4 苏海丽;;浅谈翻转课堂在导游讲解技能培养中的应用[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5 林莹;刘景夏;张兆东;胡冰新;王娜;;“零输入响应”微课教学设计与实践[A];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唐远新;陈德运;任相花;;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探索[A];传承与创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C];2014年
7 吴长伟;陈静;董树森;于翔;;慕课与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研究[A];传承与创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C];2014年
8 牟英梅;;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研究——基于MOOC,SPOC的大学英语教与学改革[A];科学发展·协同创新·共筑梦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4年
9 董静;;翻转课堂模式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四次中医方剂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李德伟;王媛媛;任恩发;;浅析数字化学习带来解剖实验教学改革、挑战与应对[A];第五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金顺;英语写作修辞的符号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潘鸣威;多模态视角下的口语交际能力:重构与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佟颖;社会符号学与翻译基本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张征;英语课堂多模态读写能力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施光;法庭审判话语的批评性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崔淑珍;西方英语写作学的元学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张立新;视觉、言语幽默的情感认知互动模式—幽默的功能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彭茗玮;社会信息学视域下广告隐喻的认知解释[D];浙江大学;2012年
9 龚晓斌;文学文本中的视觉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刘震;多元化的奥斯卡获奖纪录片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恩华;篮球赛事网络英语新闻报道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徐艳艳;系统功能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商业广告语篇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吴莎;教师课堂话语的多模态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祖华;多模态话语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陈荫;上海世博会英文宣传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韩蜀君;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广告语篇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顺臣;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科书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8 郭雪;高校英语教学中PPT课件的多模态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韵如;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s,
本文编号:1871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871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