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发布时间:2018-05-31 12:19

  本文选题:农村教师 + 补充机制 ; 参考:《探索》2015年03期


【摘要】:农村教师稳定与补充是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虽然我国陆续出台了免费师范生教育、特岗计划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教师短缺问题,但其对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的有效发挥仍显乏力,根本上解决师资缺乏的问题十分有限。系统分析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深入探讨完善和创新补充机制的实现路径已迫在眉睫。增强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的有效性,关键在于突破当前我国农村教师补充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瓶颈,重点在于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的内容,核心在于创新农村教师补充的保障机制,难点在于有效建立农村教师补充的监督机制。
[Abstract]:The stability and supplement of rural teachers is a subject that must be faced i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in China. Although our country has successively introduced the policies of free normal school students education and special post plan, to some extent, it has alleviated the shortage of rural teachers, but its effective exertion of the supplementary mechanism for rural teachers is still weak. The fundamental problem of solving the shortage of teachers is very limited. It is urgent to analyze systematically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the supplementary mechanism of rural teachers and to probe into the ways of perfecting and innovating the supplementary mechanism.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ural teacher supplement mechanism, the key lies in breaking through the current policy, regulations and system bottlenecks of rural teacher supplement, and the emphasis is on perfecting the content of the rural teacher supplementary mechanism. The core lies in innovating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of rural teacher supplement, and the difficulty lies in establishing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rural teacher supplement effectively.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公民道德与社会建设研究中心;
【基金】:重庆市科委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重点项目“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研究”(CSTC2013JCCXB00013),项目负责人:柯佳敏
【分类号】:G5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郭桂周;于海波;;美国农村教师短缺困境及其补充策略[J];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06期

2 王艳;张世辉;;完善农村教师补充与退出的内在动力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35期

3 李金奇;;农村教师的身份认同状况及其思考[J];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4 张琳;;通过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美国农村学校运动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7年12期

5 景小涛;余龙;;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机制探析——“为美国而教”的生命力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仲华;;主流经济学幸福理论述评[J];当代经济;2010年01期

2 刘强;;民族凝聚力与西方竞争性政党制度的起源[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付刚;;选择性激励:走出集体行动困境之路径选择[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4 杨丽芳;王晓林;;适度需求与生态文明建设[J];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06期

5 肖倩;郭军;;西部农村中学特岗教师幸福感特点分析——基于对贵州某农村中学特岗教师调查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6 叶菊艳;;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及其政策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7 陈响园;滕小娟;;网络游戏对文艺的分流及其美学异化[J];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8 蒋涛;;功利主义利益观[J];华章;2009年18期

9 高鹏程;;斯宾诺莎的政治利益分析方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邱卫东;;资本社会批判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逻辑探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于冰;于海波;;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师流动:问题与对策[A];“新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机制研究”201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刚;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陆建松;上帝、国家与财产权[D];复旦大学;2011年

3 卢晓云;和谐利益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协调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卢晓云;和谐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9年

5 郭凌晨;产权的福利效应[D];南开大学;2009年

6 刘晨光;建构政制:思想与统治[D];复旦大学;2009年

7 焦奎;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利益整合思想的历史考察[D];武汉大学;2013年

8 王娟涓;当代美国农村中小学合并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敦鹏;二程政治哲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10 李伯玲;群体身份与个体认同[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佳丽;“有效需求”与“适度需求”[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2 汪秋月;农民素质对其家庭成员教育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3 阿娜尔;我国畜牧业地区政府的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吴金平;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董星星;“80后”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陈晶;当代大学生个人与集体利益观特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蒋文彬;中国转型时期公共政策的变动性问题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宋银丽;马克思利益理论探析[D];内蒙古大学;2008年

9 阳澜;论行政过程利益分配的法律规制[D];湘潭大学;2008年

10 郝身永;经济学“效用”概念物质化与反物质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黎岩;;促进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就业机制的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2 袁桂林;许林;;解读“特岗计划”[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年09期

3 田静,王凌;美国农村高素质师资短缺的原因与对策[J];基础教育参考;2004年05期

4 杨兆山;金金;;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01期

5 庞丽娟;;妥善解决农村代课教师问题[J];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6 郝文武;;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教育公平论[J];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7 张纪洪;张宝锋;;师范类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辽宁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1期

8 孙频捷;;身份认同研究浅析[J];前沿;2010年02期

9 周守军;袁小鹏;;农村教师的社会资本及其社会地位[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23期

10 李国丽;;二十世纪美国农村学校教师培训浅探[J];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眉;[N];人民政协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德利;赵准胜;;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成效探析——以吉林省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959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959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1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