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慧的相关因素看智慧教育的实施
[Abstract]:From the psychological point of view, age, culture, knowledge, intelligence and moral character and other factors have an import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isdom.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individual wisdom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wisdom education should be developed step by step, and the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wisdom educa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should impart practical knowledge to individuals and promote their intelligence by training their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Cultivate good moral quality and realiz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virtue and talent.
【作者单位】: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靖国平;;知识与智慧:教育价值的演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1期
2 汪凤炎;郑红;;“知而获智”观:一种经典的中式智慧观[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郑红;汪凤炎;;论智慧的本质、类型与培育方法[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5期
4 靖国平;;从“知性人”到“智性人”——当代教育学人性假设的转型[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浩彬;智慧德才兼备理论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幼菲;;公共智慧服务、知识自由与转知成慧[J];图书与情报;2012年01期
2 蒙贵莲;;教育学人性立场下的教师角色[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沈清基;;论城市转型的三大主题:科学、文明与生态[J];城市规划学刊;2014年01期
4 周敬伟;李雅楠;;破解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实践难题的途径与手段[J];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10期
5 李艳玲;李炳煌;;转识成智:课程与教学的价值追求[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12期
6 杨文登;叶浩生;;论中国理论心理学的概念、困境与实践领域[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陈婷婷;;校本教研:生成教师智慧的有效途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33期
8 肖开选;范斌;周艺娟;;智慧不能言传——少教而多学教学观之我见[J];考试周刊;2007年48期
9 汪凤炎;郑红;;语义分析法: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的一种重要方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郑俊生;谢婷;张永新;;图书情报学视野下的智慧与智慧管理[J];晋中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申慧林;;职业培训中的功利主义研究及对策[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苏强;教师的课程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立皓;中德大学生智慧隐含理论的跨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宝斌;转型时期通往教育自觉的高校教师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余丽;大学英语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自主性研究:课程创生的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陈浩彬;智慧德才兼备理论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邱关军;学生模仿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刘致丞;耻的道德意蕴[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瓮文允;教育在人性发展中的作用及局限[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杰;《老子》智慧观新探[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曹梦雪;高中思想政治课人性化教学方法的原因和价值探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王宇琼;论教师教育智慧的形成[D];山西大学;2013年
5 郭倩倩;新课改后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朱思敏;大学生学习智慧提升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群忠;;智慧、道德与哲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辜正坤;;中西智慧观与中西文化走向 从《智慧书》论到中国文化[J];博览群书;2001年02期
3 肖群忠;智德新论[J];道德与文明;2005年03期
4 吕卫华;邵龙宝;;中西文化中的智慧意涵:演变历程与价值意蕴[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施炎平;先秦儒家智慧观念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张卫东;智慧的多元—平衡—整合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4期
7 谢书书;张积家;;知觉表征和语义表征在语言认知中的作用——以东巴文黑色素字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张汝伦;;重思智慧[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史宁中;柳海民;;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施路径[J];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10 汪凤炎;郑红;;“知而获智”观:一种经典的中式智慧观[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立皓;中德大学生智慧隐含理论的跨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汤玲莉;智慧显义理论研究:成年人生活规划能力及其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董海涛;成年人智慧的隐含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教育的新理念“转识成智”[J];现代交际;2011年11期
2 胡伟希;观念追寻:中西哲学与宗教解决“转识成智”问题之思路与途径[J];学术月刊;1997年01期
3 李润洲;;转识成智的大学生之维[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4 陈新汉;;把“转识成智”贯穿于研究生生涯[J];中国研究生;2012年11期
5 靖国平;;“转识成智”:当代教育的一种价值走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03期
6 童国嘉;;转识成智“转”在何处[J];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19期
7 刘旭;;教学的价值追求——转识成智[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14期
8 梁银湘;;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转识成智”教学方法研究[J];高教论坛;2010年10期
9 朱良钰;;转识成智中的德性自证——冯契先生智慧学说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10 陈新汉;;问题、问题意识与教学中的“转识成智”——关于教学方法改革的哲学思考[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华献;;上海当代青年智慧水平研究报告[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贡华南;;科学在中国人性命中的位置——二十世纪专业哲学家眼中的科学[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章仁彪;;“全球—本土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当代性——“全球化”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袁伯诚;“转识成智”[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2 崔存明 北京印刷学院;思想史研究需要转识成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张艳芬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转识成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少明;转识成智:智慧课堂及其生成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2 孙玉文;转识成智—智慧型教师成长探讨[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成;玄奘“转识成智”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03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303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