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教师角色认同理论及研究综述
[Abstract]:At home and abroad, the research on teachers' role identity is gradually carried out from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but it focuses on new teachers,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and so on. The research on the role identity of distance education teachers in China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nd its 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is not very clear. It focuses on the role orient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distance teachers, the structure of distance teachers' knowledge and abilit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on the network and the teacher's role behavior.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eacher role is carried out, and few empirical studies on the status quo,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of distance teachers' role identity are carried o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and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teachers' role identity theory and empirical research results are relatively rich, and comprehensive use of sociology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conflict theory and interpretive school of identity theory" and other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role identity molding," Research on crisis and Construction; For the practitioners of distance education, some scholars study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network society on the shaping, selection and liberation of ident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y sociology and the theory of network social identity. These studies use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ethnography, narrative studies, case studies, discourse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strategies. Thes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d research strategie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distance education teacher's role identity in China.
【作者单位】: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教学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院;
【基金】: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十二五”成人教育规划2013-2014年度课题“转型期开放大学教师角色扮演个案研究”(编号:2013-051Y),主持人:张遐
【分类号】:G434;G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晓宇;;网络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认同与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2 张青;;教师的权威者角色在网络教育中的变化及其社会学原因[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3 翁朱华;;我国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专业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4 高桂娟;邓媛媛;;角色认同与职业操守——我国大学教师文化的反思与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21期
5 殷双绪;李睿卿;孙福万;;基于角色理论的远程教育教师角色分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6 王同军;;终身教育理念下开放大学教师角色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46期
7 胡勇;;在线教师角色实证研究——基于多元分析方法的视角[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年23期
8 李艳燕;王晶;廖剑;黄荣怀;;远程协作学习中教师角色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06期
9 杨刚;徐晓东;谢海波;;从课堂到网络:多学科视角下师生互动透视[J];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06期
10 李爽;陈丽;;中国远程教育专业人员能力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侃;;网络时代专业学术期刊的编辑角色审视与三个转向——基于数字化虚拟交互的视角[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2 吴青松;;失地农民发展社会网络的困境——以南京市郊社区“仙居雅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3 李海涛;陈泉;姚兆余;;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4 朱菊香;方维保;;自传式思维的文学表现——论20世纪安徽女作家的创作[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方国武;;世俗化的批判性叙事——晚清谴责小说的政治叙事形态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袁苑;周兴国;;高校部分教师自我认同危机的产生及消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李四军;;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马建美;;迷失与重构——论《鼹鼠的月亮河》人物成长的自我认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9 史月;;从《十亿之夜》看后现代语境下身份认同的复杂性[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2期
10 唐雪莲;郭雯;;“御宅族”大学生的人际传播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8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游泓;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薇;余嘉元;夏春;;分离中的社会认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马雷;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队伍稳定[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魏淑华,宋广文;国外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4 张敏;;国外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5 刘晓明,王明友,欧阳放,石雨湘;知识分子职业认同感初探——1997年对北京506名知识分子的现状调查[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6 李芳;改革成人高校师资管理 实现教师角色正确定位[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杨小峻;;为师意识: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意蕴所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2期
8 郑宇红;林丽君;;对成人高校教师管理问题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6年05期
9 张培;;法国成人教育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成人教育;2007年03期
10 胡侠;余久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面临的形势和发展趋势[J];成人教育;2007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榕;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宇;;浅析中职学生角色认同[J];现代企业教育;2013年22期
2 王春霞,傅新球;试谈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角色认同”[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刘慧娟;;试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双向“角色认同”及其影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张宇;;论角色认同的重新定位[J];求索;2008年03期
5 安海燕;刘洪福;赫英娟;;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角色认同的关系研究[J];教育探索;2010年04期
6 安海燕;;大学生角色认同与心理健康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11期
7 李翰飞;周细兰;江琦;;流动儿童城市人角色认同对学校适应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8期
8 汤仁虹;马先锋;;辩证视阈下女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研究——以皖西地区调查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期
9 张奇智;毛浩然;;“卓越计划”中“培养对象”角色认同现状分析及干预策略研究[J];教育评论;2014年02期
10 连洁;;社会转型与知识分子的角色认同[J];南开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宋湘勤;殷恒婵;王琼;;高水平运动员角色认同的心理干预实验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任说;解析员工的“角色认同”[N];中华建筑报;2003年
2 王正委;建立长效机制 培养农村党员[N];云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永康;大学生角色认同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文;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吴爽;失地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角色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马慧英;家庭生活和当代国企工人角色认同之间的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樊瑾;非赢利组织志愿者角色认同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5 梁锦源;大学生的角色认同整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6 杨芳;政策运行下大学生村官角色转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苏瑞雪;城市公交司机角色认同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云洁;新员工工作角色认同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9 刘博宇;初中生性别角色认同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10 游佳;小学四年级学生性别角色认同现状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185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418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