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面洞察下的“反学校”生存——关于教育与阶层再生产的探讨
[Abstract]:......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系;河海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同社会群体间社会距离及其弥合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5CSH00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融入研究”(项目批准号:12CSH015)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曾坚朋;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以外来流动人口及其子女为例[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熊春文;史晓晰;王毅;;“义”的双重体验——农民工子弟的群体文化及其社会意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年01期
3 熊易寒;;底层、学校与阶级再生产[J];开放时代;2010年01期
4 李培林;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研究[J];社会;2005年01期
5 周潇;;反学校文化与阶级再生产:“小子”与“子弟”之比较[J];社会;2011年05期
6 吕鹏;;生产底层与底层的再生产——从保罗·威利斯的《学做工》谈起[J];社会学研究;2006年02期
7 夏建中;新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理论[J];社会学研究;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莉;学生家庭文化:影响师生关系的“远位变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赵庭;;家校合作的阻滞因素及消解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陈方红;;教育过度:基于家庭社会资本理论的解释[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苏熠慧;;从“失语”到“用脚投票”——农民工阶级认同的建构[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9年04期
5 夏建中;北京城市新型社区自治组织研究——简析北京CY园业主委员会[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6 李强;李洋;;居住分异与社会距离[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7 王保臣;杨艳萍;;曼纽尔·卡斯特研究述评[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刘涛;;论风险社会视域下多元化群体利益冲突[J];长白学刊;2009年05期
9 吴炜;朱力;;农民工住房福利现状与政策走向——基于福利多元主义的视角[J];长白学刊;2012年02期
10 乔冬;;家庭主要因素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政;;教育公平的文化视角[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师文兵;;汤普森社会批判理论中的经验范畴分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王义飞;;农民工身份代际传递的制度逻辑——一个再生产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秦梦;;论化解社会矛盾的途径[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赵国勇;;和谐社会构建中政府公共服务的改革——从分权让利解读[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付诚;王一;;市场规则体系下的“无直接利益冲突”问题初探[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罗岗;;想象城市的方式[A];“双三角论坛:国际大都市群理论与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建洲;;工人阶级意识:从马克思到汤普森的理论探索[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9 华正新;;“结构力量”与身份认同:私营企业中的技术工人群体——一种农民工研究视角的转变[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10 仇立平;;上海社会阶层结构现状和认识——2008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抽样调查[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杜玉华;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褚艳红;变动中的女性研究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宫丽艳;天津市塘沽区域教育政策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林顺利;空间视野下的中国城市贫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亮;中国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李晓非;工厂家园[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元勋;江西省乐安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曾淑军;语言教育与社会区隔的生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平果;师生隐性冲突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白菊生;社会分层过程中大学生职业认知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肖春平;社会的空间想象[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袁建伟;流动儿童体育行为与社会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培萌;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1年
9 钟梦楠;S中学师生关系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石敬翔;工业民主析论[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庆明;;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思路[J];城市;2008年02期
2 李春玲;;教育地位获得的性别差异——家庭背景对男性和女性教育地位获得的影响[J];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01期
3 陈新忠;董泽芳;;高等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研究回溯和展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熊易寒;;底层、学校与阶级再生产[J];开放时代;2010年01期
5 陈辉;熊春文;;关于农民工代际划分问题的讨论——基于曼海姆的代的社会学理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景跃军,张景荣;社会分层研究与中国社会分层现状[J];人口学刊;1999年05期
7 周潇;;反学校文化与阶级再生产:“小子”与“子弟”之比较[J];社会;2011年05期
8 朱伟珏;;一个揭示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框架[J];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9 刘欣;转型期中国大陆城市居民的阶层意识[J];社会学研究;2001年03期
10 刘欣;相对剥夺地位与阶层认知[J];社会学研究;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洁;;从教育公平角度看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J];现代商业;2010年02期
2 蔡佩珍;;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者活动途径探析以及成效——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暖春行动为例[J];家教世界;2013年02期
3 李作芳;;关注“流动之花” 开展家校共育——进城务工子女教育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21期
4 胡爱君;;坚持育人为本 营造爱心氛围——浅论农民工子女学生的教育管理[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3年04期
5 李志友;代祥;;试论农民工随迁子女升学面临困境的原因[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6 张燕明;;关于农民工子女作文教学的思考[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年02期
7 谢文婷;赵红梅;;简析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4年02期
8 束建萍;;切实关注农民工子女英语学习的需求[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9 赵川芳;;农民工子女城市归属感现状分析[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10 谢宇;谢建社;潘番;;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异地高考新政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3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师超;民间非营利组织慈善办学模式调研报告[D];辽宁大学;2014年
2 徐晓伟;在绘画中成长[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479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479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