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校礼仪教育的失落及其可能出路

发布时间:2017-05-25 01:08

  本文关键词:学校礼仪教育的失落及其可能出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礼”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精髓。礼仪作为实践性较强的行为规范,在现代仍然具有重要的道德的功能和作用。人们通过礼仪来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表达相互之间的尊重、友好和敬意,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和道德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交往中通过人们的仪表言行,可以展现一个人的道德素养,体现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礼仪成为衡量我们个人品德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礼仪素质成为公民的必备素质。开展礼仪教育,培养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不仅有利于人们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提高礼仪素养和道德品质,同时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也具有重要作用。虽然礼仪承载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当今的礼仪教育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兴盛,甚至用落寞来形容礼仪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究其根本还是人们在疯狂追求外在利益而陷入物欲的泥潭不能自拔,导致对德性的忽视,忘却了人之为“人”的根本。本文试着从德性伦理学的理论视角,分析礼仪教育失落的内在原因,着重从德性培养、实践“智慧”、追求至善、回归生活、建立公正制度等方面寻求礼仪教育的可能出路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礼仪内涵的概述。重点阐明了礼仪的内涵,有序原则、适度原则、道德原则,礼仪的意义。第二部分是谈及礼仪教育失落的表征及其危害。着重从礼仪教育失落景象,礼仪教育的失效,礼仪教育的异化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分析。第三部是分析礼仪教育的失落成因。主要从国家制度,学校自身,个体德性三个方面分析,本章按照宏观、中观、微观的逻辑思路,由大至小,层层深入。第四部分是探求礼仪教育的可能出路。重点阐明个体德性培养,学校追求至善、回归生活,建立公正制度是礼仪教育的可能出路所在。
【关键词】:礼仪 礼仪教育 德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5
  • 一、选题缘由7
  • 二、研究意义7
  • 三、研究现状与趋势7-13
  • (一) 礼仪教育的相关综述7-11
  • (二) 礼仪的现代遭遇11-13
  •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13-14
  • (一) 研究方法13
  • (二) 研究创新13-14
  • 五、德性伦理学14-15
  • 第一章 礼仪与礼仪教育概述15-24
  • 一、礼仪的概述15-23
  • (一) 礼仪的内涵15-18
  • (二) 礼仪的原则18-21
  • (三) 礼仪的价值21-23
  • 二、礼仪教育的概述23-24
  • (一) 礼仪教育概念23
  • (二) 礼仪教育分类23-24
  • 第二章 礼仪教育失落的表征及其危害24-31
  • 一、礼仪教育的受限24-26
  • (一) 礼仪教育的时间限制24-25
  • (二) 礼仪教育的内容贫乏25
  • (三) 礼仪教育的体系缺失25-26
  • (四) 礼仪教育的专业性薄弱26
  • 二、礼仪教育的失效26-29
  • (一) 形式化26-28
  • (二) 空壳化28
  • (三) 边缘化28-29
  • 三、礼仪教育的异化29-31
  • (一) 礼仪教育对礼仪本质的扭曲30
  • (二) 礼仪教育沦为学校管理的工具30
  • (三) 礼仪教育变为学校虚荣的方式30-31
  • 第三章 礼仪教育失落原因分析31-43
  • 一、制度归因:国家制度缺失31-36
  • (一) 只“破”未“立”: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转向中的礼仪31-35
  • (二) 社会结构整体的公正的缺失与社会心态的失衡35-36
  • 二、礼仪教育失落的学校归因36-38
  • (一) 不考不教:应试教育的冲击下萧落36-37
  • (二) 与生活脱节:礼仪教育在科学世界中丧失本真37-38
  • 三、个人德性的忽视:礼仪教育失落的根本原因38-43
  • (一) 内在的品质: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的幸福理论38-41
  • (二) 外在追求:现代性社会的幸福观念41-43
  • 第四章 礼仪教育的可能出路43-50
  • 一、个体作为:礼仪教育兴起的根本43-45
  • (一) 从生计追求到德性修养43-44
  • (二) 从学“知识”至实践“智慧”44-45
  • 二、学校变革:礼仪教育兴起的关键45-48
  • (一) 学校在礼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45-46
  • (二) 学校礼仪教育变革46-48
  • 三、制度支持:礼仪教育兴起的保障48-50
  • (一) 祛除功利:礼仪教育兴起的社会大背景48
  • (二) 公正的制度:礼仪教育蓬勃的保证48-50
  • 结语 礼仪教育的能为与难为50-51
  • 参考文献51-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生,

本文编号:392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92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3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