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量表的编制及相关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幼师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量表的编制及相关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 幼师生 自我效能 信效度 策略
【摘要】:自我调节学习一直是教育心理学中的热门问题,虽然国内外已有许多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测量工具,但在我国幼儿师范学校学生这一人群中的适用性尚未得到支持。本研究基于自我调节学习的三阶段模型,开发了适合我国幼师生群体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测量工具,并以此工具进行了幼师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现状调查,及其与学业成绩、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的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和对12名幼师生的半开放式访谈以及同专家讨论,确立了幼师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问卷的5个维度,即动机/意志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策略、情绪调节策略。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参照前人研究的相关问卷素材,初步提炼出幼师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问卷的74个项目。通过与专家讨论、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剔除了不适合本问卷的23道题,最终保留了51个项目。信度检验结果显示,保留51题后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928-0.762之间,总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19,幼师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问卷的信度及其各维度的信度指标均较为理想。效度检验通过检验问卷的内容效度、效标效度和结构效度验证问卷的有效性,结果证明了本问卷效度良好,是用来测量幼师生自我调节学习测量的有效工具。实证研究发现:(1)幼师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情绪调节策略上得分最高,在动机/意志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上表现中等,在学习策略方面表现较差。(2)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总分上的年龄差异显著。19-20岁组幼师生在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总分上显著高于17-18岁和14-16岁幼师生;学习策略、动机/意志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得分上同样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3)大专生在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总分以及学习策略、动机/意志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四个维度上显著高于中专生。(4)成绩优良差三等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不同。成绩优等的幼师生在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总分及其五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成绩良等和差等的幼师生;成绩良等的幼师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及其四个维度(除资源管理策略)的得分显著高于成绩差等的幼师生。(5)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与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其两个维度均呈显著相关。自我效能感高低分组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总分存在显著差异;在学习策略、动机/意志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上,自我效能感高分组均显著高于自我效能感低分组;在情绪调节策略上,自我效能感高低分组得分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自我调节学习策略 幼师生 自我效能 信效度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44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文献综述9-19
- 1.1 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和理论9-14
- 1.1.1 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9-10
- 1.1.2 自我调节学习的理论10-14
- 1.2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结构及测量14-16
- 1.3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发展16-17
- 1.4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17-19
- 2 问题提出19-23
- 2.1 研究背景19-20
- 2.2 研究目的20
- 2.3 研究意义20-21
- 2.4 研究内容21
- 2.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21-22
- 2.6 研究方法22-23
- 3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量表的编制与验证23-35
- 3.1 幼师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预测问卷的编制23-26
- 3.1.1 维度的建构23-24
- 3.1.2 项目的编制24-25
- 3.1.3 预测问卷的施测和项目分析25-26
- 3.2 探索性因素分析及信效度检验26-35
- 3.2.1 因素的适当性分析26-27
- 3.2.2 探索性因素分析27-31
- 3.2.3 幼师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问卷的信度31-32
- 3.2.4 幼师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问卷的效度32-35
- 4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35-39
- 4.1 幼师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基本现状及人.学变量的影响35-38
- 4.1.1 研究对象及其分布35
- 4.1.2 幼师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一般特点35-36
- 4.1.3 幼师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差异性分析36-38
- 4.2 幼师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38-39
- 4.2.1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38
- 4.2.2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在学业自我效能感高低组上的差异性分析38-39
- 5 讨论39-43
- 5.1 幼师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问卷的适用性39-40
- 5.2 幼师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现状40
- 5.3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在年龄、性别、教育层次、学习成绩上的差异40-42
- 5.4 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42-43
- 6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9
- 致谢49-50
- 附录1 访谈提纲50-51
- 附录2 预测问卷51-54
- 附录3 正式问卷54-56
- 附录4 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淑荣,李建华;注重学习策略[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李佳,郭艳艳;试论信息化化学学习策略的建构[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8期
3 王振东;论创新学习策略[J];泰山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吕锡扬;学习策略的探索与实践[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张仲萍;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J];中等职业教育;2004年10期
6 杨莉;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策略浅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曾文光;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特点及其教学意义[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 钟艳,尹国杰;民族地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引导[J];西昌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王丽萍;;关于学习策略的初步研究[J];理论观察;2005年06期
10 刘晓冬;学习策略与听力理解——以大理学院四个班级为例[J];大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功;陈中永;;培养大学生网络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邵益民;;探究性学习策略在学校科技活动中的运用[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3 张奇;周永垒;;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的编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施晓梅;;渗透学习策略,让科学之法点亮心灵[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5 陈彬彬;;学习策略与俄语基础教学[A];贵州省外语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何木叶;刘电芝;;学习策略生成的自传体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曾庆玉;姚梅林;;职校生的教育抱负及其与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刘电芝;;小学生数学学习策略量表的系统建构与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曹立人;;高中生学习策略特征及优化学习策略的养成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安丽;胡卫平;;中学生科学学习策略的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方邋李志东;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学习策略体系分析[N];现代物流报;2007年
2 李翠兰;教给学生学习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N];广元日报;2009年
3 天水市麦积区渭南初级中学 杨丽萍;论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N];甘肃日报;2010年
4 方克敏;论外语教学中的学习策略[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5 易新;揭示学习六大策略[N];光明日报;2001年
6 黄爱凤;老师也需要“老师”[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7 山东省高密市注沟小学 翟锡魁;也谈学习策略[N];学知报;2010年
8 贵州安顺西秀区宁谷职业中学英语教师 管龙;培养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浅探[N];学知报;2010年
9 秦业权 褚玉龙;这样的学习气氛有望成就“非凡”天才[N];经济参考报;2004年
10 李茂;英国试点瑞典式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贺莉;俄语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晶;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学习策略与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刘电芝;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加工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静;从学习者个体差异看人格特质、语言学习策略和英语语言能力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24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624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