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神重建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12:01
本文关键词:基于精神重建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究
【摘要】: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它既具有随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而发展、变迁的共性,同时,又会因其构成或具体环境的不同而具有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个性。一所学校能够存在、能够持续发展,与学校文化息息相关。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教育活动和育人氛围是学校文化的具体呈现。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意识到,要适应教育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打造学校文化。不少学校从美化校园、树立形象、创建品牌等举措入手,试图建设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文化,但如果这种建设未扎根于学校与师生的精神世界,只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成为一种标签,那么这样的建设不可能给学校带来长足的发展,这样的文化不可能形成一种文化力量。以人为本的生命价值观使学校文化理论必须建立在生命哲学的基础之上,让文化真正回到师生自己的精神生活之中。以往许多研究仅仅从精神文明的角度思考精神文化,将其局限于单纯社会道德建设的视野之中,排除了对精神文化的本体论研究。本文试图从关注精神、关注生命成长的角度对现行学校文化的现状、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整个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表征当前学校文化流弊之针砭。 第二部分,剖析学校文化误入歧途之原因。 第三部分,呈现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文化重组现象。 第四部分,探讨基于精神重建的学校文化策略。 学校文化建设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回归生活世界,关注师生心灵,重视情感体验。在具体的操作中,学校文化建设要从关注“效率”到关注“生命”,关注师生工作、学习的心理健康调适和教育,提升师生幸福和快乐的指数,成就师生的归属感、荣誉感和价值感。
【关键词】:学校文化 精神文化 生命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7
【目录】:
- 内容摘要5-6
- Abstract6-9
- 一、绪论9-13
- (一) 研究的缘起9
- (二) 文献的解读9-11
- 1、国外关于学校文化研究的综述10
- 2、国内关于学校文化研究的综述10-11
- (三) 本文的旨趣11
- (四) 路径的撷取11-13
- 1、研究方法11-12
- 2、技术路线12-13
- 二、当下学校文化流弊之针砭13-21
- (一) 形式化13-15
- (二) 脆性化15-16
- (三) 功利化16-17
- (四) 物质化17-18
- (五) 碎片化18-19
- (六) 躯壳化19-21
- 三、学校文化误入歧途之归因21-25
- (一) 漠视生命21-22
- (二) 误解教育22-23
- (三) 肢解自主23-24
- (四) 曲解文化24-25
- 四、学校文化建设的个案透视25-38
- (一) 文化建设的历程25-27
- 1、实施“精进+致力”的精致管理26
- 2、建设“精神+美化”的精美校园26
- 3、形成“精心+雅行”的精雅德育26
- 4、构建“精炼+高效”的精效课堂26-27
- 5、打造“精选+妙趣”的精妙艺术27
- (二) 文化建设的成果27-34
- 1、精致管理——凸显“三感”27-29
- 2、精美校园——彰显“三性”29-30
- 3、精雅德育——呈现“三自”30-31
- 4、精效教学——体现“三式”31-33
- 5、精妙艺术——显现“三力”33-34
- (三) 文化建设的反思34-38
- 1、构建一个让人感动崇敬的生动灵魂,萌生精神之根34-35
- 2、搭建一方展示个性的舞台,寻求生命之根35-36
- 3、寻找一点过程的支撑,培育发展之根36-38
- 五、学校文化之灵魂重构38-44
- (一) 高扬生命之帆38-40
- 1、尊重生命38-39
- 2、回归生活39-40
- (二) 回归教育之本40-41
- 1、关注师生工作、学习的心理健康调适和教育40-41
- 2、提升师生幸福和快乐的指数41
- (三) 指明成长之路41-42
- 1、成就师生的归属感41-42
- 2、提升师生的成就感42
- (四) 升华文化之用42-44
- 1、让学校文化成为鲜活的教育读本42-43
- 2、让学校文化内化为一种文化自觉43-44
- 结束语44-45
- 参考文献45-47
- 附录47-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繁华;构建现代学校的学习型组织[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2 谢翌,马云鹏;学校文化的反思与重建——兼评介美国加纳多小学的文化建设[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3 叶澜;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1期
4 王铁军;;精致化:学校管理的新理念、新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郭娜;谢翌;;优质学校校长角色:学校文化的塑造者和领导者[J];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11期
6 肖川;论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1999年11期
7 薛晓阳;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新视野[J];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8 臧动;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基本理念、目标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5期
9 章义和;;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意义[J];群言;2010年09期
10 成尚荣;;学校文化呼唤“深度建构”[J];人民教育;2011年20期
,本文编号:1018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018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