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制度的规约与教师文化发展
本文关键词:学校制度的规约与教师文化发展 出处:《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现代学校组织管理基本上以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管理为主导形态,学校的规章制度也表现出规约的特征。适度的规约是必要的,而过度的规约就会导致教师劳动的异化与精神的枯竭。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必须从规约与后顾的管理模式转到前瞻与促进的方向上来,通过制度的完善培养民主、自由、主动、进取的学校教师文化。
[Abstract]:The management of modern schools is basically the dominant form of Max Weber ' s science and system management .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school also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tutes . The proper statutes are necessary , and the excessive statutes can lead to the alienation of teachers ' labor and the exhaustion of spirit .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school system must be transferred from the management mode of the Statute and the post - patronage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and promotion , and through the perfection of the system , the culture of the school teachers should be cultivated .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聊城大学
【分类号】:G471
【正文快照】: 现代学校管理主要通过组织建设与之相应的管理制度来保证正常的运作秩序。受现代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学校组织管理基本上以马克斯·韦伯(M.Weber)的科层制管理为主导形态,呈现出劳动分工与专业化、阶层化权威、规则与控制等特征,与组织结构相应的规章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徐福来;;伦理人生的义理与实践——梁漱溟在现代新儒家阵营中的特色与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胡功胜;;图像霸权时代的小说叙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毛豪明;韩传信;;西方情感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影响论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裴德海;;中国文学悲剧意识的流变与依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洪永稳;;美学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蒋乃玢;;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媒介转换与融合——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刘怀光;韦应举;;回眸:流行文化合法化30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苏文婷;;从现代——后现代主义看美术发展的线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攀峰;;论审美教育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2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吕佳;;大众文化语境下精英文化遭际的文化意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6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7 肖竞;曹珂;;城市工业遗产资源潜力与更新途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10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8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影;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地理课堂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文玉;高中地理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慧;大连市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迪;试论当代中国信仰问题及危机的消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哲;与生命相遇[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千斤重担下学偷闲[J];父母必读;2006年12期
2 徐金海;关于有效学校的制度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杨东平;“择校热”可以消除吗?[J];山西教育(综合版);2005年10期
4 车丽娜;韩登亮;;学校制度的规约与教师专业发展[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3期
5 刘继青;;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师生关系畸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林荣策;;反思“现代学校制度”——基于多元的研究取向[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王佳佳;;论创造力发展的教育价值导向[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8 夏建强,王建明,李军,周永诰;优化德育方法的调查报告[J];教学与管理;2005年19期
9 薛春荣;侯海虹;;如何让大学课堂不再受“冷落”[J];中国市场;2007年39期
10 王晓燕;涂端午;汪明;;关于基础教育现代学校制度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本朝;;和谐校园的构建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2 韦耀武;花洲;;三大重点创建和谐校园环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3 季苹;;美国激进的非学校化思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马建宁;;创建一流校园文化,打造年轻学校靓丽名片[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黄学溥;;对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几点认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谭东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颜日进;;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陈桂生;;略论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以今度古”现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9 阎国华;;试论李Xh实学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黄本朝;;和谐校园的构建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立新 阳明;宜宾县 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制度[N];四川政协报;2009年
2 曹保印;学校制度应兼顾“人文”与“制度”[N];光明日报;2004年
3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实验小学 范里;上学不等于受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邓洪波 历史学博士,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书院研究中心主任、书院文化数据库首席专家。;书院是一种学校制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记者 王婷婷;“我们给莫校长当助理”[N];阿勒泰日报(汉);2011年
6 王少坤 马清林;青龙教育花开“香满园”[N];秦皇岛日报;2009年
7 记者 王建保;市级领导干部联系高中阶段学校制度建立[N];固原日报;2009年
8 ;从统一学校到统一市场康永久[N];人民政协报;2005年
9 顾云虎;“越位”的当然与“缺位”的漠然[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通讯员 欧志宏 尹甜;市二小认真开展调研工作[N];安康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佳佳;论学校制度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任丰;学校制度的个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刘超良;制度德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侯瑞;北朝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强;南昌市中小学校制度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2 李广;学校制度化生活中的德育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凤君;学校制度对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影响及对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任丰;学校制度的道德审视及其改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刚;学校团队学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赵湘轶;学校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韩少晶;普通中学同科组教师合作状态缺失的原因探析[D];广州大学;2011年
8 官根苗;新制度主义视野下的学校制度变迁[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冉;聊城市中职学校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徐文涛;学校课堂教学变革的现实问题与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19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419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