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教育惩罚不可弃

发布时间:2018-02-09 21:36

  本文关键词: 教育惩罚 教师 夸美纽斯 马卡连柯 《爱弥儿》 惩罚问题 惩罚教育 儿童 学生的惩罚 人为惩罚 出处:《中小学管理》200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1997年第12期、1999年第4期、2000年第3期、2001年第2期到本期,对教育惩罚问题我刊已经组织过5次讨论了(如算零散刊发的文章则更多)。回顾这一过程,我们发现,关于此问题的讨论一次比一次深入和广泛:从体罚变相体罚到惩罚,从惩罚过重、过滥到惩罚过轻到不作为,从不当惩罚到正当惩罚,从否定惩罚或赞成惩罚(甚至体罚)到主张适度惩罚至认为惩罚与赏识(或奖励)有共性,从惩罚的性质、起因、实施到结果,从外国教育名家的观点及国外相关制度到我国古今教育家的相关思想和教育实践至作者个人的体验,从常规管理、民主管理、建章立制到教育行政管理至家庭教育,从心理、文化、法律到社会学领域……从这些讨论中,我们不但可以看出广大读者对解决难点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在不断增强,可以看出广大作者的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而且还可以看出中小学的教育理念在不断更新。在组织本期的讨论之前,我们也曾有过疑虑,因为对学生的惩罚问题毕竟不是当前学校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是否还有必要旧话重提。然而,当我们看到许多来稿对惩罚问题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时,当我们听到不少学校对学生的惩罚明显不当的情况时,特别是当我们看到在新的形势下惩罚问题又有了新的倾向时,我们觉得有必要拿出较多版面再搞一次讨
[Abstract]:From the 12th issue of 1997, the 4th issue of 1999, the 3rd issue of 2000, the 2nd issue of 2000 to this issue, I have organized five discussions on the issue of the punishment of education. The discussion on this issue has been deeper and wider than ever: from corporal punishment in disguised form to punishment, from excessive punishment to excessive to light punishment to omission, from improper punishment to just punishment, From negating punishment or favouring punishment (even corporal punishment) to advocating appropriate punishment to believing that punishment has something in common with appreciation (or reward), from the nature, cause, implementation to result of punishmen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foreign educationists and relevant systems abroad to the relevant thoughts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s of educators in ancient and modern China, to the author's personal experience, from routine management, democratic management, establishment of regulations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o family education, from psychology, In the fields of culture, law and sociology, from these discussions we can see not only the growing courage and confidence of the readers in solving difficult problems, but also the increasing level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authors. It can also be seen that the educational concept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re constantly being updated. Before organizing this issue of discussion, we also had doubts, because the problem of punishing students is not, after all, a major problem in the current school management. Especially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it necessary to repeat the old words?. However, when we see that many manuscripts have updated the issue of punishment and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it, when we hear that many schools have obviously mispunished their students, Especially when we see a new tendency in the problem of punishment in the new situation, we feel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put out more pages for a second tim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分类号】:G47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又文;论雷沛鸿的爱国教育思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2 郭晓飞,王玲凤;试论教师情绪智力[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蒋俊梅;;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的特点与功能[J];教学与管理;2007年12期

4 孙德玉;初中生品德不良的成因及矫正[J];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06期

5 柳海民,朱成科;求证现代教育方程的约定解——试论复杂性理论的教育学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7期

6 王兆珍;开发德育潜在课程:当今高校德育新的突破口[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2期

7 郭毅然;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思想政治教育困境解读的新视界[J];理论与改革;2004年06期

8 李介,赵跃;西部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刘爱香;;关于教育惩罚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年06期

10 张道全;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的原因探微[J];皖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沈嘉祺;论道德情感的生成与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洪生;教育选择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吉标;规范与自由[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银秀;中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黄正夫;教师专业合作的模式及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3 林海亮;德育叙事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振宇;增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唐彰新;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毕文骥;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铁玉;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姜岩;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学校道德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来维龙;基于学生改过迁善内在动机的教育惩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顾晶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体育人工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译丛;刘诗波;;从道德品质的角度看教育惩罚[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年06期

2 来维龙;;树立正确的教育惩罚观念[J];吉林教育;2009年22期

3 宋晔;;教育惩罚的伦理审视[J];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07期

4 李冲锋;教育,别放弃惩罚——与陈淑萍老师商榷[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潘纪明;蒋小忠;;教育惩罚现象浅析[J];学校管理;2002年02期

6 欧建伟;;教育惩罚的思与行[J];班主任之友;2003年01期

7 黄桂新;马文辉;;不可或缺的教育惩罚[J];教育;2010年36期

8 陈建珍,李文;教育惩罚也是一种爱[J];卫生职业教育;2003年12期

9 王姝英;;试析当前教育惩罚误区及有效惩罚[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10 王宇宁;;如何有效的运用教育惩罚手段[J];法制与社会;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秀荣;;谈教师对学生的爱[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2 赵鸣九;;大学青年教师16种个性因素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卞玉潮;;维护学生的尊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4 卢毅勤;;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的定位[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潘小莉;;教师对学生的“偏爱”及其影响浅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徐燕萍;;教育是农业,教师当何为?——论生态教育环境中教师的“整体教育”职能[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刘友仁;;论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意识的更新[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8 蒋晋红;;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是关键[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9 王金道;;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健康状况的多纬度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余峥嵘;;做一个“会说话”的老师——浅谈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张辉;依“约”施罚 增强教育惩罚实效性[N];天津教育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高  影;教育惩戒呼唤建章立制[N];中国教师报;2005年

3 徐保利 曹兆基 冷静 江四喜 吴铭 李镇西;我们要不要教育惩戒权[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王友文;教育惩戒 何时不再迷失?[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曹树林;“惩罚”教育宜适度应用[N];乐山日报;2006年

6 马朝宏;站在教师的角度做校长[N];中国教师报;2008年

7 红袖;惩罚也要走进学生的心灵[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润智;被规约的教师职业[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常亚慧;沉默的力量[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冯茁;论教育场域中的对话[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赵荷花;学习的教学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志伟;权力视野下的教育惩罚[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艾洁;教育惩罚的人性基础[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裴培;伦理学视域下扣小学教育惩罚问题探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4 幺文;小学教育中教育惩罚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郝民;对学校教育中惩罚的理性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时春;静悄悄的革命:教师对课程的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秋颖;教师成为研究者:现实与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雪;适度教育惩罚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焦丽敏;论教师的情绪管理[D];湖南大学;2008年

10 吴璜;在研究中认识新的自我——关于“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98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498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1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