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浅谈班级人格化管理

发布时间:2018-02-10 07:01

  本文关键词: 人格 班级人格化 教育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班级里学生心理上会产生两种形式的情感体验 :群体归属感和群体认同感 ,这使学生往往对班集体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保持一致的看法和情感 ,采取一致的行动和态度 ,从而使班级表现出人格化特征。班级人格化管理有利于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Abstract]:There are two forms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the class: group belonging and group identity, which makes students tend to maintain a consistent view and emotion about important events that occur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 Take concerted action and attitude, so that the class shows person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Class personalization management is conduciv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good class style, style of study, to create a healthy growth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so as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teaching objectives.
【作者单位】: 河南省平顶山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河南平顶山邮编467000
【分类号】:G4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滔;郭沫若谈诗歌创作[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J.维克斯 ,肖俊明;道德的未来[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8期

3 佟庆才;帕森斯及其社会行动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0期

4 汝建辑;教师的品质和修养[J];江苏教育;1980年12期

5 肖文苑;;李贺写马[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6 王连生;;屈原《离骚》的形象美[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7 鲍霁;;伟大人格的显现——读朱德《母亲的回忆》[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8 王洪全;;要了解青少年心理 正确教育后进生[J];天津教育;1980年06期

9 刘益友;;评“沾染论”——阿Q人格问题探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10 郑振铎;;新文化运动者的精神与态度[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兴喜;;在市场经济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深化[A];亚太区按摩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朱杰人;;朱子气节论[A];朱子学新论——纪念朱熹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3 罗惠缙;;千秋功过,谁人评说?——试论维新志士刘光第[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4 陈福明;;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典范——《红字》[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刘世红;;追求女性解放的两朵奇葩——简·爱与爱德娜·蓬迪里埃之比较[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6 冒名芳;徐保卫;;人际交往中的修辞得体性原则[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7 杨联芬;;闻一多人格精神的两极[A];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1999年

8 张玉良;王羽;;中华民族的独立复兴与毛泽东邓小平的国际战略[A];探索新路构筑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论文集[C];1998年

9 李锦全;;朱熹思想对当前道德建设的启示[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10 严存生;;司法公平与法官“人格”[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建春 通讯员 周向明;不断走向人格新境界[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蔡雯:帮残疾儿童塑人格[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李海兵 赖美华;浅谈教师的人格效应[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宏宇;怎样理解消费者受尊重权[N];中国企业报;2000年

5 洪玲;什么能让女人美容[N];中国质量报;2000年

6 欧阳锡龙;隔代抚养有弊端[N];大众卫生报;2000年

7 钟国兴;谈谈人格转换[N];光明日报;2000年

8 徐少亚(南京化工大学);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N];光明日报;2000年

9 邓剑秋 张艳国;论中华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特性[N];光明日报;2000年

10 黄训美(作者系福建行政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德育教研室主任);加强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N];光明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许正林;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代恩;民事主体权利能力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程合红;商事人格权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何齐宗;走向审美人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曾红;传统人格的结构转换和现代延伸[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朱晨海;近现代中国文化名人人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杨慧芳;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与犯罪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旭梅;事件相关电位P300,,LDAEP与气质性格量表TCI人格纬度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炜;论李白的浪漫主义人格及其特色[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钱忠平;“尺子”与尺度——关于艺术标准的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能胜;回归自然——论陶渊明对自由的追求[D];暨南大学;2000年

4 彭立红;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与近代中国社会改造(1902—1928)[D];暨南大学;2000年

5 席建彬;回归与超越[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贺伟;论塑造理想的道德人格[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朱慧敏;《华师女大学生性心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张惠蓉;中学差生的自我价值感及其与控制源的关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9 许晓晴;论陶渊明诗歌的理性精神[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刘焰;纪德:寻找自己的道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本文编号:1499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499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b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