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现代学校的危机与“功能共同体”的重建

发布时间:2018-03-06 04:11

  本文选题:现代学校危机 切入点:功能共同体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科尔曼认为学校是嵌于它周围的共同体中,这些共同体被称为“功能共同体”,而社会资本就存在于围绕在学校周围的社会结构闭合之中,它们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校本身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功能共同体”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密集的社会关系网络和一套能够起主导作用的价值体系,这些社会关系不仅包括代际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孩子的父母之间的以及其他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关系。自从教育的制度化以来,家庭及社区的教育功能日渐衰退,学校与其周围的共同体之间的隔离日益加剧,学校愈来愈走向孤立化,从而导致学校“功能共同体”的丧失,致使当今的学校面临着各种危机。因此,当今学校变革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于重建“功能共同体”,也就是重建其中的社会资本。此外,美国的天主教学校给我们带来了有益启示。
[Abstract]:Coleman believes that schools are embedded in the communities around them, which are called "functional communities," and that social capital exists in the closure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surrounding the school. They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itself.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unctional community" are: a dense network of social relations and a set of value systems that can play a leading role. These social relationships include not only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s, but also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ents of children and other community members. Since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has declined. The sepa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the communities around them is increasing, and the school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solated, which leads to the loss of the "functional communities" of schools, and the schools today are facing various crise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of school reform today is to rebuild the "functional community", that is, to rebuild the social capital. In addition, the Catholic school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brought us useful enlightenment.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宏伟;;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现代学校——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21期

2 叶兆元;;让梦想在前方召唤——关于学校“主流文化”的思考与实践[J];基础教育;2007年04期

3 吴秀娟;;简论现代学校与现代教师[J];中学教育;2002年12期

4 许福源;李文义;;学校文化与打造优秀团队[J];现代教育;2011年Z2期

5 李久珍;;建设“学习型学校”的理念和策略[J];新课程(教研);2011年06期

6 ;学习卡片[J];中小学管理;1997年05期

7 张保证;;晋中市教育局依法治教系列报道之一 左权宏远学校书写育人新诗篇[J];政府法制;2011年22期

8 王晋;杜文阁;;《非学校化社会》之要旨解读及其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J];新教育;2011年08期

9 王越安,俞宗友;对在学校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J];中小学管理;1999年11期

10 左翼;;论“非正式组织”在学校中的作用及管理[J];学周刊;2011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郎晓鸿;陈阿城;;我们心灵的能源——记兰化三中的心理氧吧建设[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段太勇;任建华;;论现代学校产权制度[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徐中收;;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之构建[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司洪昌;;晚清的学校和教育图景扫描——一位俄国人1907年的纪实[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蓝建;;二十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张红;;为学生的成长做好心理准备[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庆忠;;文化立校[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刘慧贤;;运用教育科学研究,探索中学心理辅导[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田发银;赵金梅;李红军;;《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发展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节选)[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南卷)[C];2010年

10 王旭飞;;构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书芳;现代学校向企业管理学什么?[N];江苏教育报;2009年

2 李秋艳 李彤;寿阳扎实推进“走向现代学校”创建进程[N];晋中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海俊;我市大力推进“走向现代学校”建设[N];晋中日报;2010年

4 薛蕾;无锡探索建立“现代学校”[N];无锡日报;2007年

5 蒋国华;现代学校评价与面临的挑战[N];光明日报;2001年

6 上海市教科院 李伟涛 傅禄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呼唤《学校法》[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张培良 王贻仁;现代学校实施法制教育的思考[N];江苏经济报;2004年

8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朱怡华;现代学校发展三题[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姜堰市王石中心小学 陈晚林;校长应“劳”在哪里,“模”在何处?[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10 李玫;我市全面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N];深圳特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毛景焕;平等体验的生成与班级教学共同体[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叶正波;教育议事会:一个微观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赖俊明;现代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分析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丁锦宏;品格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邵陵;反省与求证:四川藏区教育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晓敏;转型时期学校制度重建——现代学校制度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洪雪飞;信息技术环境下学徒共同体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桂芳;学科渗透:现代学校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徐莹晖;论现代学校的精神气质[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新钰;基于WEB的协作式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清华大学;2004年

6 汪菊;课程领导研究:一种综合的观点[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彦然;学校德育制度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朱书强;网络远程教育中教学过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艳红;重拾节俭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树峰;建立中国校长问责制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73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573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4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