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基于伙伴关系的学校变革

发布时间:2018-04-25 08:34

  本文选题:课程改革实践 + 伙伴关系 ; 参考:《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22期


【摘要】:课程改革就是责任分担,每一位利益相关者都应承担各自的责任;课程改革就是问题解决,每一位参与者都应主动地解决问题;课程改革就是自我新生,每一位旅行者都要准备好迎接旅行后的新生。新课程进入实验区后,大学研究人员应做什么和能做什么?大学与中小学如何形成有机的伙伴关系?学校如何规划课程以便新课程在学校顺利实施?教师怎样形成课程意识并开展有效教学?如何让每一位教师心中都有课程?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享受新课程?这里我们想与读者分享一个完整的案例——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o7教授及其团队与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合作研究“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的真实故事,希望能够对对此有兴趣的大学研究者、校长、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士有所裨益。
[Abstract]:Curriculum reform is the sharing of responsibilities, each stakeholder should assume their respective responsibilities; curriculum reform is problem solving, each participant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solve problems; curriculum reform is self-renewal. Every traveller must be ready for a new life after the trip. After the new curriculum enters the experimental area, what should the university researchers do and what can they do? How can universities form an organic partnership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How does the school plan the curriculum so that the new curriculum can be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in the school? How can teachers form curriculum awareness and carry out effective teaching? How to make every teacher have a course in mind? How can our students really enjoy the new curriculum? Here we would like to share with readers a complete case-the true story of Professor Cui Yono7,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nd his team working with Anji Lu Experimental School in Hangzhou to study "School Curriculum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I hope that interested university researchers, presidents, teachers and other interested parties will benefit.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分类号】:G4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勇军;吴俊明;;从课堂教学的几个现象反思课程改革[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07期

2 王帅;;课程改革的实践惰性及其突破[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5期

3 程良焱;;课程改革实践刍议[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6年03期

4 李清臣;;中国课程实施研究:热点透视与未来展望[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5 周静;;护生心理教育课程改革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07年15期

6 刘家访;;课程改革“唯西方化”倾向质疑——兼论我国课程改革十年的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7 陈亚鹏;;课程改革亟待关注执行力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07期

8 杨慧;祝怀新;;英国教师教育策略探析——基于对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关系的认识[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03期

9 杨启光;;重叠影响阈:美国学校与家庭伙伴关系的一种理论解释框架[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10 董新良;;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徐蕾;;浅议为学生营造安全心理氛围[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2 杨启光;;英国家庭与学校关系的历史嬗变及其教育意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3 沈健;;贺信[A];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前言[A];中国与非洲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冠仕;百名英国中小学校长访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李建平;如何保障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辛学东;课程统整亟待探讨[N];天津教育报;2008年

4 崔国富 胡志坚 武镇北 舒萍;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究竟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李宝庆 靳玉乐;协商课程对新课程改革有何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贺学根(作者单位系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见到学生不妨先问好[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家长读书令”,,你赞成吗(续)[N];中国教师报;2004年

8 江南;西联汇款鼎力支持中国农村地区教育发展[N];工人日报;2007年

9 叶飞邋高影;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7年

10 本报通讯员 何巨;以人为本强素质[N];廊坊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我国家校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静;英国“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培养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邓涛;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英美两国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豪杰;英国“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培养模式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肖艳芳;英国教师教育实习中的大学与中小学校伙伴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玉芳;美国专业发展学校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丹;英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陈亚鹏;校长的课程执行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魏晓婧;本土化中国课程教学论建构方法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杜志强;论主体间性课程[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00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1800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2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