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学校品质提升的内生路径
本文关键词:理顺学校品质提升的内生路径
更多相关文章: 学校特色 校园文化 优质高中 科研兴校 理论与实践 园本教研 持续化 中层干部 学校文化建设 先进办学理念
【摘要】:正学校品质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硬件改善和软实力提升都不可忽视。硬件改善是"外促路径",若政府重视、投入充足,短期内就可见效。而软实力的提升是"内生路径",需要激活和强化学校的主体作用,苦练内功、长期积淀。随着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深入推进,硬件的影响力越来越有限,校园文化、教育科研、质量内涵等软实力成为学校赢得家长信赖、社会满意的关键品质,是学校改革
【作者单位】: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
【关键词】: 学校特色;校园文化;优质高中;科研兴校;理论与实践;园本教研;持续化;中层干部;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办学理念;
【分类号】:G47
【正文快照】: 学校品质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硬同类型的学校又应基于实际,创造出不同的学件改善和软实力提升都不可忽视。硬件校文化内生路径。改善是“外促路径”,若政府重视、投入充足,挖掘、传承老校多年办学精髓。金牛区文化短期内就可见效。而软实力的提升是“内生路底蕴深厚,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继东;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的辨析──学校创建特色研究中概念界定的再思考[J];中小学管理;2000年11期
2 曹良成;创建学校特色是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李保强;学校特色建设研究的成就、问题与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年01期
4 李忠 ,吴为民;学校特色建设在浦东[J];人民教育;2003年10期
5 李庆平,刘方庆;实施文化立校方略 增强学校持续发展动力[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02期
6 张连生;品牌化学校:学校形象建设的新境界[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年05期
7 沈建新;建设学校特色也应尊重学生个性[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07期
8 李强;美国成功学校特色的研究及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年06期
9 江荣标,麦艳芬;抓住机遇 整合资源 推进学校发展[J];教育导刊;2005年01期
10 陈光亮;试论校长个性与学校特色[J];教学与管理;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元锴;;尊重文化多样 策划学校特色[A];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省泰安市教育局局长 桑新华;关于学校文化的初步解读[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马小强;尝试以学校增值评价推进教育公平[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福建教育学院教育教授 张祥明;盘活学校特色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庆阳市教育局督导室 张兴芳;走特色化办学路子 推进素质教育[N];陇东报;2011年
5 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副局长 刘仁富;特色应“长”在学校自己的土壤里[N];中国教育报;2013年
6 刘晓阳;找准突破口 办出学校特色[N];黔西南日报;2009年
7 ;品牌创建需要教师参与[N];中国教育报;2011年
8 王继华;学校文化“三题”[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张以瑾;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新航标[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赵建昌;学校经营,,一个有待修正的概念[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庄西真;学校行为的社会逻辑[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星霞;学校发展变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闫德明;学校品牌个性的组织识别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易丽;学校转型中的新文化生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宁本涛;经济学视野中的学校经营及其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史根林;名校论[D];苏州大学;2007年
7 王彩霞;二十世纪中国学校校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强;城市化进程中创建精品学校的实践与探索[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潘瑞玲;区域文化影响学校特色构建之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仇光鹏;美国加速学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杜德安;学校发展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建华;学校特色建设的思考与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程飞;学校形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巍;转制学校的特征及改进建议[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芊;校本课程体系在学校特色建设中的作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唐锡海;校本课程中的学校特色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乙;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自主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52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552188.html